学校不是一座孤岛,上有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业务指导单位,下要服务众多学生和家长,同时还牵动着社区、传媒、上游学校和同类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等领域人员的关注,处于诸多组织的核心链接点。然而,对于相对封闭的学校来说,学校管理者往往会轻视或者不屑于外部事务,或者把外部事务视为对学校的干扰。 新形势下,要想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熔炼睿智加博学教师,培育优秀加特长学生,除了抓好课程、课堂之外,还要关注来自学校外部的诸多因素。把握和处理好这些外部组织的边界,找到应对处理外部事务的"密钥",最科学的打开方式就是——关注对方的利益。 首先,要紧扣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要求。在很多学校管理者看来,学校所有的事情都是给教育行政部门干的,而这也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很多时候,我们仅仅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关注学校的利益,只知道向领导"要什么",不知道学校应该"做什么"。其结果是与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领导的沟通常常难以深入。 其实,要关注每年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计划,甚至是本级政府工作报告。学校需要做的是,把学校的各项工作转化为区域教育总体工作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变成政府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实践证明,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可以耦合。最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看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工作总结时,是否把学校的工作纳入其中。所以,学校工作只要扣准点、合上拍、跟上节奏,就能奏出学校发展最强音。 其次,要科学引导媒体舆论。以防范的心态对待媒体,就阻塞了共赢的通道。有很多教育的成功先例和先进经验,都是由媒体传播、扩大甚至推动转化的。正是媒体的存在,才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深度思考,从而促进学校发展。当下,我们不应该回避媒体,而是要关心他们的需求,让学校成为他们捕捉鲜活事例和汲取正能量的不竭源泉,让一些有趣的校园元素融入充满设计感的媒体活动之中,通过媒体讲好校园故事,传播学校的价值观。 再次,要正确对待家长的期待和需求。对家长利益的关注最为重要,工作量也最为繁重,因为回应和满足家长利益就是从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寻求共同利益。学校或者教师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大多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冲突。因为家长大多关注学校3到5年内的现时工作,而学校、教师则更多地考虑学校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合理疏导家长诉求,搞好家校共建,做到双方利益长短结合,才是最有效的和谐方式。 此外,要切实维护好同类学校的利益。不要把同类学校都作为竞争对手,而是要成为合作伙伴,设身处地为对方的利益着想,在拓宽自己前行道路时,以诚感人,感召其成为志同道合的前进伙伴。比如,大家都视优秀教师、教学骨干为学校的命根子,同类学校间可以多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或教师经验交流会,资源共享,但不可"挖墙脚"。 总之,学校必须正视外部力量,加强对外部组织边界的有效管理,把他们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部分,在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管理中,形成与之具有耦合关系的岗位或部门。只有如此,才能拥有与外部变量和谐共生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