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国国家博物馆号文物为何是个绞刑架这个绞刑架有过


  不是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我国国家博物馆,在博物馆展览大厅中拜访的0001号国家一级文物是一座绞刑架,在这座锈迹斑斑的绞刑架躯干上,似乎还残留着一些鲜血的痕迹。在诉说着历史中的过往。94年前,李大钊同志就是在这座绞刑架上被军阀张作霖残忍杀害。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以下这件0001号文物的前世今生吧,看看它都经历了什么?同时再怀着崇高的敬意借此了解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英勇事迹。
  1、革命先驱
  李大钊于1889年10月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
  那时,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让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中华大地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百姓更是哀鸿遍野,苦不堪言。
  二十世纪初期,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先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1920年3月,李大钊先生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李大钊先生为建党所作的重大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在后续的革命工作中,李大钊先生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也认识到欲要完成中国革命,必须建立统一战线。于是他亲自出面做冯玉祥等国民军将领的工作,推动他们参加国民革命。
  1922年至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配合五卅运动,配合北伐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
  2、英勇就义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北方群众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被反动军阀视为"心腹大患",没过多久,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
  当时李大钊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北京,党组织和战友们也都劝他离开,但他觉得革命事业的发展需要他,因此一直置身死于度外,留在北京继续开展工作。
  在此期间,李大钊领导北京学生、市民反对英美干涉中国内战的示威运动。军阀政府在帝国主义的唆使下,对示威群众进行血腥的屠杀。在这次示威中,李大钊头部受了伤,但他仍毫不畏惧,继续指挥着群众运动。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苏联使馆,被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抓捕,他在狱中度过的22天,被施以多种酷刑,百般折磨。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甚至竟残忍地被拔去了指甲,可他一直铮铮铁骨,守口如瓶,一片丹心。
  李大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曾在《牺牲》一文中写道: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1927年4月,军阀下令:绞杀李大钊和其余多位革命者。
  临刑前,李大钊一袭长袍,态度从容,第一个步上绞刑台。作了此生最后一次慷慨激昂地演说:
  "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随后,慷慨赴义,年仅38岁。
  第二天的报纸上上这样刊登着:
  自二时至五时,二十人始处刑完毕
  首登绞刑台者,为李大钊先生
  闻李神色未变,从容就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革命中牺牲的先烈们,中央特批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馆,由时任文物部部长的王冶秋负责文物整顿和收集。
  王冶秋在整顿文物时,觉得李大钊作为革命先驱,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对当时李大钊行刑的绞刑架念念不忘,出于对历史的尊重,他想方设法的寻找。
  王冶秋骑着自行车,寻遍了整个北京,终于在德胜门外的草丛中找到了这座绞刑架,并将它编号为0001,作为第一件文物放进博物馆。
  后人观瞻这件文物时,似乎能看到李大钊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
  看到他居安思危,在苍夷满目的土地上摸索救国之道,在黑暗中寻求光明。
  看到他启蒙先知、同建中共,留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看到他身先士卒,为革命事业东奔西走,敲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压迫。
  看到他铁骨铮铮,置身死于度外,挺直腰杆在绞刑架上英勇就义。
  李大钊先生用他短暂的一生,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他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
  如今,他播撒的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后人永远歌颂他,怀念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目录投稿:醉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