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真正大火,在离世后1100年! 唐朝大咖韩愈在《原道》中,将孟子作为继承孔子"道统"的人。 他为什么沉寂了1100年?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出生时,家族已经没落,孟子的父亲是一个迷,倒是母亲很出名,留下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师傅是谁?是有争议的!师从子思或师从子上都是有争议的。 一个被称为亚圣的人,为什么师承如此模糊,家庭的记录如此的尴尬? 说明,在1100年里,孟子的名声是逐渐显赫,属于慢热型文化大咖。 孟子和徒弟共同编写《孟子》,人留下7篇传世。南宋朱熹将《孟子》列入四书,作为科举必考内容。 显然,因为后人的追捧,才让孟子和孔子并立!合称孔孟之道! 后人为什么如此追捧孟子? 原因很简单! 先看孟子的文化主张。 1、要求统治者,仁政爱民! 2、轻徭役,护民生,保护耕读,给读书种子一个成长的环境。 3、施教化,提倡百姓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4、第一个提出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事业成功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最重要! 显然,这些都是儒家子弟急需的,与君王共治天下,是儒家理想,也是天下读书人必需维护的,维护孟子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孟子的起点不高,不是他能决定的,为什么人生事业也不顺? 孟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原因非常简单。他的那一套,根本没有任何说服力!到处宣扬,只要好好地学习"先王",就可以把国家治理好,简直是明明白白的骗人!所谓先王的那一套根本不好使,先王把天下都丢了!诸侯不可能待见他。 大一统改变了社会格局,孟子等待了1100年,终于成功了。 无论统治者还是帝国的管理层,甚至普通百姓,都需要一套伟正光的理论,维系生活事业,孟子的理论恰恰补充了这个需求。 我很敬佩孔孟!他们是草根成功的典范,就他们的生存环境看,成功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到底是什么支撑他们成功的? 是格局! 格局的改变,使一些行为从正确变成错误,另一些行为从错误变成正确,所以才会有,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孟子说格局,遇烂人不计较,碰到破事不纠缠! 孟子四处碰壁,砥砺前行!嘲笑孟子的人多了,碰到的破事更多,孟子坦然对之,历练了格局,因此留下的文字,才能内涵胸怀。 孟子最精华的内涵是什么? 第一、孟子提倡,修身养性,目标非常具体,苏轼的评价"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孟子身后的儒,都会"养吾浩然之气。" 第二、《孟子·告子下》端出了一碗心灵鸡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三、《孟子·滕文公下》为中国君子树立了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如果大家喜欢,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