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青少年自杀前兆——Psy525.cn 心理学院下月出版处理抑郁指导手则 蔡慧玲2009-7-30 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小娴(假名,16岁)一直都寄住在亲戚家。她上学后,搬到与姑姑一家和祖母同住。一家9口人,感情还算融洽,只是姑姑的脾气较燥,情绪失控时会向孩子们发脾气。 每当姑姑迁怒于她时,心疼孙女的祖母就会袒护,常常因此而同姑姑争吵。这时小娴总是悄悄地躲进自己的房间,寻求片刻的安静。 虽然不吭声也不抗议,但这样的成长环境已经对她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她总是认为,家里的不安宁是由她而起,因此常自责内疚,自卑、悲观的性格渐渐形成。 虽然如此,生活一切还算如常。她的学业成绩不错,和同学的交流不错,跟家人的互动也尚好。 但半年前,她开始封闭自己,一回家就躲进房里,也不到厅里看电视。朋友相约,她也兴致索然。这是一个警讯,小娴的抑郁症恶化了,她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她告诉记者:"我觉得好像有两个自己。一把声音一直告诉我‘真没用,什么都做不好’。 "但当时刚好要举行新加坡青年节的比赛,我就告诉自己要撑下去。青年节完了,我告诉自己任务已经完成,自杀的念头就更强了。" 幸好小娴的老师发现她行为异常,主动找她详谈,才知道她有这样的想法。她立即介绍小娴到心理卫生学院求诊。 在接受辅导和服药后,小娴的抑郁症已经好转,自杀的念头也不再浮现。 近年来,本地的自杀率有所减少,及早发现和接受治疗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每天仍有至少一人自杀身亡。 虽然青少年自杀率在各年龄层当中最低,但统计局数据显示,在青少年当中,自杀仍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意外。 令人关注的是,2003和2004年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多名6至12岁学生中,有85人表示想要自杀,另外630人曾经有过自杀念头。 专家表示,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自杀的可能性介于3.5%至11%。最有可能萌生自杀念头的年龄,是少年时期和中年时期。前者可能被身份认同和亲情、友情或男女感情困扰,而中年则可能面对失业、婚姻破裂等危机,都是导致人们自杀的原因。 心理卫生学院儿童与青少年心理诊疗所主任冯舜圣医生受访时表示,抑郁症尤其是自残行为是青少年企图自杀的前兆。 在心理卫生学院,因为抑郁而来治疗的人过去两年稍微增加,表示社会仍潜藏少年自杀的问题。 前年,因抑郁症求医的人有33人,去年增加到40人。虽然病人增加了21%,但冯舜圣认为,这不全然是件坏事,至少尽早就医可能就是让少年自杀数据减少的原因。 本身在大学时期也因为没有意识到朋友发出的警讯而无法预防朋友自杀的冯舜圣,对少年自杀非常惋惜。 抑郁症可以治愈 他说:"所有的自杀个案都是一场悲剧,青少年自杀尤其如此。 "对多数自杀的青少年而言,他们的生命还存在着许多可能性。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因为一些短暂的问题自杀,例如抑郁症,但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他们可以以更乐观的角度看待生命。" 他担心,过去一年的经济不景可能导致更多家庭陷入问题,让青少年自杀率再次上升。 然而即使加强同学校和普通科医生的合作,提高青少年精神疾病的诊断,但一般公众似乎还是对抑郁症的症状、后果以及应对方式一知半解。 即使在学校,教师多数尽管懂得观察找出行为失调的症状,要察觉学生情绪上的变化却不简单。 为了让更多公众了解抑郁症和自杀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如何知道青少年是否患上抑郁症或想自杀,知道后又应该如何应对等,心理卫生学院将在下个月中推出一本名为《蓝色心境》的处理青少年抑郁的指导手则,避免更多自杀悲剧发生。 《联合早报》 作者简介: 刘向朝 已帮助过 412人 入驻年限 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