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以化学高考题中有关社会、生活中问题的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典型的高考题型为主要依据,从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材料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大化学高考题中有关社会、生活中问题的分析力度,为提升高中生化学解题能力做铺垫。 【关键词】化学;高考题;社会与生活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讲,加强化学高考题中有关社会、生活中问题的分析十分重要,其是提升高中生解题能力的基础,也是提升高中生高考成绩的关键。为此,高中化学教师需给与化学高考题中有关社会、生活中问题的分析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出。本文主要分析化学高考题中有关社会、生活中问题,具体如下。 一、化学与生活 在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化学与生活的考试题中,生活中化学相关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PM2.5是指微粒直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動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1]。 在这道题中,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PM2.5在大小上包含胶体粒子,故A错误;煤的汽化和液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所以这两类燃料均是清洁燃料;C选项中CaCO3受热分解成CO2和CaO,燃煤中加入CaCO3不能够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所以经过分析能够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选择C。 二、化学与材料 在2017年高考新课标的考卷化学与材料的题中,选择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加成反应;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环乙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D.水可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2]。 在这道题中,A选项中植物油氢化过程中的油脂与氢气会发生加成反应,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中的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一样,构成分子式也不同,所以两者并不是同分异构体,所以并不正确;C选项中,环乙烷与苯都不能够与酸性的KMnO4溶液产生反应,所以没有办法用酸性KMnO4鉴别环乙烷与苯;溴苯与苯可以相互溶解,所以不能用水对溴苯与苯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通过详细的分析得到本题中说法正确的只有A选项。 在2010年全国理综卷化学与燃料的题中,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优略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水溶解的气体主要有、。(2)天然水在净化处理过程中加入的混凝剂可以是——,其净水作用的原理是——。(3)水的净化和软化的区别是。 在本题中(1)天然水主要溶解的气体是CO和0:。(2)明矾、硫酸铝、硫酸铁;铝离子、铁离子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相应氢氧化物胶体,可以吸附水中带负电的泥土颗粒,使泥土颗粒聚沉,达到净水目的。(3)水的净化是用明矾等混凝剂将水中的泥土等杂质颗粒沉淀下来,而水的软化是除去水中过量的钙离子、镁离子。高考命题把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考察溶于实际社会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学科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是今天非常热点的社会问题,也是很重要的考点。希望我们通过看书,查阅资料,关注新闻(如饮料中的塑化剂、奶制品为了提高含氮量添加三聚氰胺及尿素)等手段,拓展知识面,以便能够正确作答,取得优异成绩。 三、化学与环境保护 这类题主要针对当今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平衡遭到人为破坏而命题,学生要关注常见化学术语(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及最近环境事件。比如在2011年福建高考化学卷中,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CO、CH、N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3]。 在本题中,我们知道温室效应是CO等造成,N不能造成温室效应,A项错误。酸雨主要是s0:及氮的氧化物造成的,使用清洁能源甲烷、水煤气等不会造成酸雨,B项正确。节能减排是实现低碳生活的必要手段,C项正确。当今解决能源问题已迫在眉睫,D正确。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发现,化学问题同社会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高中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化学成绩,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化学高考题中有关社会、生活中问题的分析力度,让其所含有的实效性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出最大化,以期为提升高中生化学解题能力与化学素养做铺垫,推动其日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颢怡,翟宏菊,孙德武,孔晓宇.基于高考化学开放试题分析及解题策略——以近十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为例[J].广东化工,2018,45(05):254-256. [2]解星.有机化学高考选择题考点分析[J].经贸实践,2016(21):252. [3]崔立勤.环境保护与化学高考题[J].环境教育,2017(0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