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对我区现代民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职业教育也在快速发展。这几年,我区民族教育事业认真学习贯彻"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我区民族职业教育改革,构建了民族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新征程、建设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那么如何更好的建构现代民族职业教育体系,下面笔者提出三个方面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民族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指导思想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今后我区的民族职业教育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以服务发展》这一宗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使职业教育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健康发展。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民族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前提条件。科学的管理体制是民族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因此首先对旧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旧体制"大包大揽",造成"统得过死、背得过重"的被动局面。这不仅严重地束缚了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脱离国情和区情,同现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突出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我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反应得更为明显。为此我们应建成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从培养渠道上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宏观管理方式。一个地区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往往是这个地区经济基础和教育文化水准的重要标志;反之,教育基础,尤其是经济基础又是确定一个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建设的重要依据。我区经济比较落后,教育底子也不丰厚,为了尽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事业,我们在改革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坚持我区的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做好我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着重改善办学条件,为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最终能够建立微观调控和宏观调控平衡发展的管理体系。其次,重点地对教育结构进行改革。我区中等教育结构较单一,大批的高中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地追求本科的现象依然严重,大学毕业后很多学生无一技之长,很难适应经济建设。我区在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认真贯彻《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改革思路。这样才能够打破以往"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弊端,而且对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以及学生的求学和就业都能打开通道。总之要对以往的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深入地改革,构建民族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构建民族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发展民族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形成一个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所谓民族教育现代职业体系是,根据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建立具有民族特点、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民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包括教育规划、培养目标和教育结构,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及招生、分配机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互相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健全科学的现代民族职业教育体系,既是民族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发展民族职业教育事业过程中总结经验并基于我区的实际情况,如何构建民族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办学模式是构建民族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最重要环节。如果有了好的办学模式其他方面都能够顺利开展。目前为止最适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方式是企业(公司)和学校联合办学。首先,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用以及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实践和考核评价。以往的职业教育与实际人才需求并不紧密,知识结构单一,所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马上成为合格的员工,还需要接收职业技术培训,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延长了人才培养周期,而且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大降低了教育效益。相反校企合作模式,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设置课程,选用教材或者编写教材并进行实训实习。这种职业教育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成为建设新农村牧区的职业能手,并且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职业教育效益显著,当地政府也愿意为学校不断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等。这样的良性循环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也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其次,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打造优秀的师资团队。建构我区民族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民族班的教学质量问题是最让人担忧的问题之一。师资数量和质量又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与可能,因校制宜,采用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相结合,采用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企业技师承担学校一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校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教师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校教师也定期的到企业承担相关的任务,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加强民族教材建设,编译符合民族职业教育特点的各类基础、专业教材是办好民族职业教育的重要条件。民族教材体系是民族教育内容最集中系统的反映。无论是民族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其教材都应当反应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发展。特别是民族职业技术教育,除了要敲掉其理论性和科学性外,还要突出其实用性、实效性。目前,我区民族职业教育的教材,大部分专业课教材和基础课教材以翻译为主。这样,在教材的编译、出版、发行到供应实用等各個环节上都相对滞后,这就是多年来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在民族职业教育中由于民族授课用于的教材数量较少、种类繁多、供应面大且高度分散、使用周期短,编辑再出版频率高等原因,经常造成教材出版上的经济亏损等问题。多年来,我区一直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对承担蒙文教材编译印刷单位给予相应的亏损补贴,从而保证了民族教材的建设。所以以后校企合作中针对培养对象和培养方案,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投入,编译高质量的教材,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网站目录投稿:诗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