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学


  摘要:随着实验改革的深入,思想品德新课程在生活化的渗透方面越来越突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觉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品德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1]。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
  一、运用生活的话题导入新课,让学生走近生活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思想品德教育的话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的学习之旅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如此"生活化"的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感受到思想品德课堂的趣味,又能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走近生活。
  如:学习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访谈活动来导入:"每个星期家人会给你多少零用钱?这些钱你是如何安排的?是购买零食、学习用品,还是用在其他地方?有结余吗?你觉得自己对零用钱的安排是否合理?"在学生各自介绍后,我出示了一些所谓天价的"满汉全席"等反映过度消费甚至铺张浪费的图片。学生欣赏这些照片之后,我做出如下引导:"这是老师从网上下载的,虽有些调侃,却是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写照。这样的消费你赞成吗?如何学会合理消费,答案就在今天的课堂上。"就这样,来自学身上并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实在在的话题,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瞬间进入到学习本课的积极状态。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
  思想品德课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对生活感悟的过程,更是一个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与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将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使感性知识最终上升为理性知识[2]。
  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我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以KTV的形式创设了一幅校园生活情景,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听完歌曲后的心灵感言,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有个别学生讲起自己误会老师时,竟然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是学生真情的流露,没有一点虚假,没有一点做作,完全是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对老师的一种感激、一种尊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说教,也没有宣扬教师工作是如何的辛苦,但孩子们却能流下热泪,靠的是教师把握了学生生活世界,找准了学生的情感源,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并感悟到老师在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进而激发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这样的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活"的生活,"真"的生活。学生在各种具体可感的情景下学会了思考,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三、设计生活化的教学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
  生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根植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问题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关注学生身边的事,尋找学生身边的"热点",让学生经历一个"从生活到知识,再从知识到生活"的循环上升过程,让学生"重温发现的乐趣"。通过问题设计,搭建沟通生活素材与知识理论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获得超越生活本身的理性思考。
  如今的校园,攀比之风日益盛行。不仅上学用的自行车要名牌,同学之间生日送礼物也要档次,就连学校禁止的手机也成了攀比的对象。物质生活的富有使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粒粒皆辛苦",每天早餐过后,学校食堂里吃了一半的包子、剩下的粥、炒粉堆成了一座座"小山"。面对这些景象,老师们很心痛,可有些学生却不以为然。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我安排班里的班干部及摄影爱好者跟踪拍摄学生每日就餐、生日宴请的情况,并拍摄下父母们在农田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身影,在工地和厂房里紧张忙碌、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在进行九年级"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课的教学时,我将拍摄到的画面进行一定的加工、整合,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望着一片狼藉的饭桌,再看看辛劳的父母,倍感惭愧。我立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组织讨论:"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气氛热烈。课后,我欣喜地发现,生活中的攀比现象明显减少,学习上的竞赛正积极展开………。
  四、以生活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思想品德科的宗旨是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对知识充分体验,感悟,运用。这就要求老师多设置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无形中淡化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体验意识,积极开展生活化活动教学。起初学生不适应,我便不断采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体验知识,现在学生已经踊跃参加。在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宣泄的过程,行为有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特别可信的[3]。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与生活分离,失去生活的依托和保证,教学就容易流于虚空。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德育魅力产生的源头。
  参考文献
  [1] 龚虹.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66-66.
  [2] 安然.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10):110-110.
  [3] 马海红.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D]. 天津师范大学,2009.
网站目录投稿:晓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