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冰川冻土》,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另类论文,引发舆论热议。争议尚未平息,又有一本核心期刊火了,有学者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王松奇长期在其担任主编的《银行家》杂志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王青石的文章,至今已有数十篇。 吹捧导师崇高和师娘优美的"谀师论文",和发表儿子散文的"举亲期刊",近期相继被人"挖坟",让人大倒胃口。然而更令人错愕的是,在舆论一边倒的批评声中,"谀师论文"作者抛出了"导师崇高和师娘优美与论文观点有内在关联性","举亲期刊"主编也高调表态"我儿子的散文连有名的教授也写不出"。此番"窃书不能算偷"的辩解之词,可算是刷新了"学术之耻"的新高度。 无论是"谀师"的马屁论文,还是"举亲"的家族期刊,其实都只是当前学术界、出版界乱象的冰山之一角。从涉事者底气十足的辩解中,不难读出"天下都黑,就不许我黑"的委屈。"谀师论文"和"举亲期刊"被媒体曝光后,两家期刊的主办单位均已表示"正在调查处理"。但这样的"调查处理"可能会让涉事者不服,更会让广大网友不服。 "谀师论文"和"举亲期刊"多年后才被挖出,显然违背学术监管常理,唯一可以解释通顺的是,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要么是见怪不怪,要么是"灯下黑"。而此类论文,知情读者可谓众矣,大家都步调一致地选择噤声,大概也是习以为常了。学术论文和图书出版早已沦落到"天下苦假久矣"境地,正是"谀师论文"和"举亲期刊"不耻于上核心期刊的根源。 "谀师论文"和"举亲期刊"的背后,是污浊不堪的生态。然而在对恶浊风气麻木不仁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不满和愤慨。关系论文、马屁论文、收费论文、代写论文漫天飞舞,真正潜心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能仰天长叹:"发文难!"所以,此次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实属"民意所向"。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多次行文,要求整治学术不端和出版腐败之风,但雷声之后往往难见雨点。论文剽窃和抄袭事件不断被曝光,但风成化习的学术生态还是死水一潭。可以想见,"谀师论文"和"举亲期刊"受到严肃处理后,依然会是"该喝酒的喝酒,该吃肉的吃肉"。整治学术不端的"割韭菜效应",社会也早已习以为常。因此,查处"谀师论文"和"举亲期刊"究竟能带给社会多少鼓舞,恐怕只能再次让人失望了。 礼乐崩坏的根源,往往是制度无法贯彻。插几个制度的"稻草人",是吓不死麻雀的。整治学术不端,要问问行政执法的态度和宗旨。法治效力达不到一本学术期刊,达不到一个学术团体,达不到一个出版企业,又怎能让污浊的学术生态伤筋动骨,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