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自由女神像,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一座巨大的雕像屹立在美国的纽约港。自由女神像不仅仅只是纽约的地标性建筑,对于美国人来说,更是美国人民从英国手中争取独立自由的象征。但是,这个象征着美式自由、民主精神的自由女神像,却不是美国建造的,它是法国于1884年在美国独立100周年之际友情赠送的。那么,美国为什么会把一尊法国赠送的雕像置于这么高的地位呢?这就要从美国的独立战争说起。 美国独立的导火索 18世纪中叶,为了争夺欧陆霸权及殖民地利益,当时全球第一的大英帝国与第二的法兰西王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欧洲各国迅速抱团,形成了以法奥俄与英普葡两大同盟国集团的对立。虽然主要冲突地点是在欧洲,但也波及了遍布全球的殖民地。 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评价这场战争说,它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从他口中诞生出了"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名言。 战争最终以英国集团的胜利结束,但胜利也同时给英国带来了两个难题。一是、殖民地扩大了就需要分散力量去管理,这必然会减弱对殖民地的统治;二是,战争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就必须加大对殖民地的压榨。两种因素结合就为美国殖民地的独立创造了条件。 17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印花税法》,随后又推出新的《唐森德税法》。甚至为了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明令禁止了殖民地的私茶贩卖。由此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1775年,随着列克星敦的一声枪响,殖民地与英帝国之间的战争爆发。 不堪一击的美国大陆军 战争爆发的时候,殖民地的军事力量仍是散乱的民兵,根本没有任何的战斗力,在英国人眼里不过就是一些制造混乱的刁民而已。后来,殖民地议会经过整合以后形成大陆军,并由乔治·华盛顿出任总司令。 对此,英王宣布北美殖民地的反抗运动为非法,并声言"宁可不要头上的王冠,也决不会放弃战争"。 1775年12月22日,英国当局正式调兵5万镇压殖民地的反抗。强大的英国海军控制了大西洋,可以依靠海洋来大范围地调动部队,来自大洋彼岸的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送而来。 到1776年华盛顿率军1.8万人防守纽约被英军击败之时,连番惨败的大陆军总兵力从四万六千人已经锐减至不足五千人,仅剩原来的十分之一了。 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认识到如果没有外援战争必败无疑。要想取得自由与胜利,就必须得到其他国家的帮助。但放眼整个世界,又有哪个国家敢与大英帝国为敌? 赞成新思想的路易十六与与重振的法军 此时,凡尔赛宫的主人已经是路易十六(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了。年轻的国王在1774年继承了已经陷入困境的法国。 他政治思想受到了费奈隆(Fénelon)和启蒙哲学的影响,这种思想强调国家是与国王分开的,也就是后来的君主立宪制,这与法国君主政体的传统观点截然不同。 这位国王还博学多才,对航海航空和远征发现新大陆也很感兴趣。以前,法国战略重心基本上是向位于欧洲大陆的军队倾斜,建立一支高效的本土军队防守数条漫长的陆地边界;向殖民地则仅提供少量的援助,让其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自己。但七年战争的失败令他反思。 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军队,军事力量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首先,重建了被英国摧毁的海军;对陆军军官制度和军队编制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并增加了海外殖民的驻军人数,形成有效的海上保障链条。 同时,法国还在外交上进一步加强了与西班牙、奥地利等国的联系,减小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后顾之忧。赞成新思想的路易十六,连同西班牙,已经开始向美国提供财政援助。 但美国大陆军更急需军事上的支援。 年轻显赫的法国侯爵拉法耶特 拉法耶特这个名字许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如果说起最近法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事件应该都知道。原来法国向台湾出售的军舰就叫拉法耶特级军舰,由此可想此人在法军中的名望如何了。 1776年,19岁的法国军校军官拉法耶特侯爵第一次从上司口中听到了北美爆发独立战争的消息。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已经开始心驰神往了。 就是这个年轻的法国贵族军官带着自己组织志愿兵,偷偷乘坐着自己买的船只前往了北美战场支援美军。当然,这个青年不仅有一腔热血,而且还颇具军事指挥才能。他用自己的军事知识屡屡挫败英军,让华盛顿和他的草民军队刮目相看,大开眼界。其实,他的这种行为在政治中很常见,既不让国家陷入战争状态又能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拉法耶特认为"美国的独立,将是全世界热爱自由人士的福祉"。作为华盛顿的密友,他在战争中的辉煌战绩也赢得了议会的信任,他设法说服美国议会派遣一支使团前往法国求援。只有法国在军事上的援助才能最终战胜强大的英国。 凡尔赛宫决定倾尽国力支持美国独立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法国凡尔赛宫的女主人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了。她的父亲是罗马帝国的皇帝,母亲是拥有三顶王冠的玛丽娅女王。作为女王最小的女儿,也注定了她也将成为政治联姻的工具,和亲。 年幼的玛丽,早已展露了自己身为皇室贵族的特质。她举止优雅,活泼大方,待人亲切温柔,但另一方面,她又骄傲任性。 15岁的时候小玛丽远嫁法国,成为路易十六的太子妃。随着路易十六的去世,她成为了法国的皇后。由于路易十六对皇后的言听计从,可以说她才是凡尔赛宫真正的主人。 1777年12月3日,三名来自美国的全权代表抵达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物理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他,陪同他的是赛拉斯.迪恩和亚瑟.李。他们在凡尔赛受到了正式接待。 这样,法国是第一个承认美利坚合众国合法性的国家。法美同盟条约签订于1778年2月6日,条约规定"法国保证美国的独立及其在同英国的战争结束时确定下来的领土"。 1778年6月,法国对英国宣战。路易十六派出了德埃斯坦(d’Estaing)海军上将和罗尚博伯爵,带着一支由12艘战列舰和14艘护卫舰组成的舰队,护送法国士兵前往美洲。 同时,法国又与西班牙缔结联盟,共同在海上参加反英战争。1780年12月荷兰亦加入战争,对英宣战。据统计,美国在战争期间从法国获得了超过800万美元资助和贷款,西班牙拿出65万美元,荷兰提供了由法国担保的180万美元贷款。 美国独立引来的法国大革命 随着法英在世界各地展开了更为激烈的厮杀,北美反而仅仅成为它们的一个小战场了。 1782年3月,坚持武力镇压北美反抗的英国诺思勋爵内阁倒台。1783法英在印度库德罗尔展开海陆拉锯战,英国人败北。 最终,1783年9月3日美国驻法代表富兰克林和英国国王代表在凡尔赛正式签署和约。英国承认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法国收回了1763年丢失的一部分殖民地以及它的威信。但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呀!为了支持美国独立,持续5年的战争后留给法兰西的是十亿元的巨额财政赤字,杜尔戈侯爵正在谋求的财政体系改革终成泡影,税额飞涨,国内矛盾日益尖锐…… 最终,法国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1789年大革命,君主政体因此一蹶不振。并给全欧洲带来了深刻广泛的影响,若干世纪以来的封建制度被废除,旧的传统被祛除,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政治体制。 追求自由的皇后被自由者送上了断头台 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玛丽皇后被称作凡尔赛宫唯一的男人,只有她还在为王权在做着斗争。我们了解玛丽皇后大多都是通过电影或小说,特别是那部《绝代艳后》,在所有的艺术品里边她都被描述为奢侈、轻浮的形象。 其实她和她的丈夫一样都具有比较前卫的自由思想。在他们支持美国独立的战争中虽然有和英国的旧怨成分,但是他们心中的自由思想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同时,也正是他们思想中的自由,才会有法国自由思想的盛行。可悲的是,最终她们却被另外一批独裁者以自由的名义送上了断头台。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是因为财政赤字准备的经济改革。当时,法国的财政赤字达12亿之多,而用于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就多达10亿,还有上任国王留下的巨大亏空。 为了激起民众的憎恨这个"黑锅"只能由皇后来背。她被冠以"赤字皇后"的恶名,原因是她举办的舞会、她的服饰、特别是那个出名的钻石项链事件,是她花光了国家的财政。因为有人知道,用玛丽奢侈的生活更容易被作为目标,来抹黑法国皇室的整体形象更有力。 我们再仔细看自由女神的雕像,她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一块铭牌,上面刻着July IV MDCCLXXVI,就是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颁发的日期。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还真有玛丽皇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