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构建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但是大部分的高校只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服务的一部分,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性和系统性。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挖掘其影响因素,提出内容优化的对策,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优化 一、前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使学生在职业生涯的探索初期认识职业,进行正确的职业角色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规划和知识储备。高校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将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大学生关于职业生涯的困惑得不到合理解决 在高校连年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学生已开始提前关注就业问题,并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就业地域等问题产生了困惑。职业发展,特别是职业意识的觉醒,是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相一致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应及时进行职业认知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充分了解自身的职业领域、兴趣特长、水平和能力,明确就业意向,进行自我的定位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 (二)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存在缺陷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价值观、目标、工作经验、学历及能力等方面的认识。从实际来看,学生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缺乏主见,随波逐流,忽略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值,更有甚者形成了比较功利的观念,过多地关心工作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考虑职业发展前景。因此,职业规划教育应强调关注自身特点和自身的职业取向。只有深刻了解自我,明确认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根据内在价值观清晰地认识和评价某个具体职业,才能更准确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三)教学方式缺实践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不同于一般的公共课和基础课,它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且经验课程的属性更为明显。教学方法上注意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学生实践、实训基地严重缺乏,指导的学生实践系统性较弱。实际上多数高校以课堂讲授为主。 三、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新时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新时期就业形势之严峻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的变化带来新时期就业形势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规划。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随着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产业结构、地域需求和人才变革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工业、制造业等领域就业岗位明显减少,服务业、现代科技等领域就业岗位明显增多,导致人才需求结构失调。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促使政府运用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学校采取多项举措,共同解决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中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观念中的非理性因素直接影响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都来自于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下的惯性思考,对所处社会环境的认知不够客观,因而在进行自身职业规划时功利意识渐趋严重,更加容易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地开展规划,存在一步登天的幻想。 四、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实施 (一)加大教育力度,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而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和职业观。高校应进一步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应加强舆论宣传,让广大师生进一步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各大平臺,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觉醒,让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深入人心。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独立思考的能力、理性的批判精神、坚忍顽强的毅力等,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提供全面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高校应该整合各种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第一,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和职业规划大赛教育,全面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报名和评比工作,将指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科学化水平;第二,及时关注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做到事前了解、事前干预,力求及时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规划的能力,更好地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第三,开通职业生涯规划自测渠道,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交流平台,组建特定学生组织(如职业发展协会)与学校职业发展(或就业)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定期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相关工作。 (三)多开选修课,增强求职力 在提升学生整体职业认知和就业能力上,仅靠学校开设的几门必修课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各院系结合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开设相关配套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选修课程,而且多开与专业就业有关的实践类课程,通过选修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对专业前景和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职业探索与就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丰富授课形式,提升实践效果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且经验课程的属性更为明显,要综合采用各种方法丰富授课形式,提升实践效果。可利用就业讲座、小组讨论、团队活动、参观访问、实习实践、座谈、访谈、模拟面试等形势,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人力资源如院系专业的教授、职场人士、校友等资源,有的放矢地传授实际经验,提升实践效果。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新型发展的理论加实践型课程,由于各学校发展状况、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类型均不一致,所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就不能统一化。就业指导课程要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建设发展需要,编著适合本校学生就业发展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要随着年级的变化来不断更新和补充,从大一到大四针与不同学期学生的成长教育相结合,做好大学四年全程化教育指导。 (五)建立专业化的教学队伍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效果如何,授课老师是关键,缺乏专职化、专家化老师,没有实战经验是课程建设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要选拔一批从业时间较长,就业指导经验丰富,热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并有一定相关理论基础的人员组成教学骨干队伍。要鼓励就业指导老师走职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而且要有配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上打通上升通道,创造良好德发展空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新媒体和移动终端的网络社交软件,可以更好地开展点对点的个体指导,使大学生及时发现自身职业规划中的问题,同时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师生情谊,营造良好的职业规划引导氛围和网络教育生态,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晗.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山海经,2016(1). [2]洪智鑫.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亚太教育,2016(6):26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