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出世 中外闻名的天台山国清寺有一座巍峨庄严的大雄宝殿,殿中有一尊威武雄壮的降龙罗汉。据说,这尊罗汉是济公的前身。 事情发生在南宋年间。那时候,天台城已是一个人烟稠密、车水马龙的集镇《济公出世》 陈林琳绘了。离天台城小北门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村子,叫做永宁村。 永宁村里住着一对又勤劳又善良的夫妻。丈夫李茂春,读过几年书,曾在京都为官;妻子名叫王秀兰,温柔贤良,长得秀气,说话轻声细语。更难得的是夫妻俩待人既诚恳又豪爽,不义之财不贪,昧心之事不做。东家有事热烫烫地去帮忙,西家缺柴热络络地去资助,因此远近乡邻都称李茂春为"李善人"。 却说这一年春天,李茂春已经三十六岁了,他带着一个书童到城里办事。在路上走的时候,有人指着他的脊背议论道: "还叫啥李善人呢,过了三十六岁还无儿子,一定是暗中作了孽。" 李茂春走在前面没听到,走在后面的书童却听得一清二楚。 回到家里,书童把这话一五一十告诉了李茂春。李茂春气呆了! 脸色煞白。他想,对啊,不知自己何世作了孽,年过三十六还无儿子,越想越凄凉。就和夫人商量,决定到国清寺祈梦求子。 第二天,夫妻俩沐浴斋戒,带上香纸蜡烛,向国清寺而去。 国清寺的方丈听说李茂春善人来了,赶紧笑呵呵地出门迎接。 李茂春急忙上前施礼。 "方丈,茂春这厢有礼。" 方丈赶紧合掌作十,说声:"阿弥陀佛。"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方丈室,用过茶后,方丈问道:"施主光临敝寺,不知有何见教?" 李茂春道:"说起来羞杀人。我今年已经三十六岁,膝下尚无子息,不知是哪一世造下的孽,特来贵寺借宿一宵,祈梦求子。" 方丈赶紧说:"施主言重了。施主乐善好施,德泽一方,此情此心,人神共鉴。人的子息有早有迟,施主不必忧愁,有朝一日,定能如愿以偿。现在且随我去烧香拜佛,求佛祖保佑施主早生贵子。" 李茂春夫妇俩跟着方丈穿过门神殿、雨花殿、观音阁,来到大雄宝殿,只见大雄宝殿里香烟袅袅,烛光炎炎,人头挤挤。 他们先拜了正中的如来佛祖,再拜两旁的十八罗汉,那些罗汉一个个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拜呀拜呀,拜到第十五尊罗汉面前,这尊罗汉手握一条蛟龙。李茂春妻子插上香烛,抬头一看,呆住了,这尊菩萨怎么如此面熟呢,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可一时又想不起来了,呆呆地立在那里,竟忘记跪下礼拜,口里喃喃说道:"这是??" 方丈立即接口说:"这是降龙罗汉呀!" "对,对,没看见那条龙吗?"李茂春看见妻子这副样子,急得连连眨眼,拉拉妻子的衣角,王秀兰这才醒悟过来,赶紧拜了下去。 拜完以后,走出大雄宝殿,李茂春想想刚才的事,心中老大不高兴,轻声埋怨秀兰:"秀兰,方才见了菩萨,你怎么突然发呆了。我们今天到这里是为求子的呀,要是得罪了菩萨,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方丈道:"施主别埋怨啦,你夫人这一愣怔,实是与菩萨结上缘啦。恭喜、恭喜!" "喜从何来?" "明年今日,定得贵子。" "方丈,可是真的?" "真的、真的,千真万确。" 李茂春喜极,连连说:"好,好,明年今日如果真能如愿,我李茂春一定重塑佛像金身。" 夫妻两个乐开了花,别过方丈,一路上有说有笑回家去了。过了不久,王氏果真觉得腹中有物,喜欢吃酸果子,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起来。 一月、两月、三月??岁月易过,不知不觉满十个月,该分娩了。王氏觉得肚子一阵接一阵痛,李茂春喜得手舞足蹈,一会儿准备婴儿衣,一会儿请接生婆,万事都准备好了。可是王氏痛了三天三夜,孩子没有生下来,反而不痛了。 又过了一个月,王氏的肚子又痛了起来,而且一阵比一阵猛,痛得她满头大汗,躺在床上直打滚。李茂春看见王氏这样痛苦,真比割自己的肉还心疼。可是痛过三天三夜,又不痛了,孩子还是没有生下来。 李茂春为此眉头百结,茶饭无心,真是度日如年。好容易又挨过一个月,王氏的肚子又痛了起来。这一回痛得非同往常,只见她头冒虚汗,湿透衣衫,一阵接一阵地呻吟,一连痛了两天两夜,孩子还没有生下来。 李茂春没有办法,突然想起国清寺方丈的话,说是"明年今日,定得贵子",今日刚刚满一周年呀!于是马上赶到国清寺,找方丈问个吉凶,再求菩萨保佑母子平安。 一进寺院,方丈就笑吟吟地迎了上来。方丈陪着他,又走进大雄宝殿,来到降龙罗汉面前。李茂春燃香点烛,刚刚拜了三拜,突然,"哗啦"一声,降龙罗汉从佛座上跌了下来。李茂春吓得面如土色,差点儿昏过去,方丈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双手扶起他来,安慰道:"施主休要惊慌,好了,好了,罗汉投胎去了,你赶紧回家,定有佳音等候。" 李茂春将信将疑,拔脚往家中赶去,只恨爹娘给他少生了一双翅膀。紧赶慢赶,离家还有百来步远,就听到一声声响亮的婴儿哭声。 李茂春高兴得合不拢嘴,三步并作两步跑进家。接生婆从产房里捧出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孩,手脚乱动。李茂春接过来细细一看,只见孩子印堂开阔,人中绵长,好一副聪明相。就问接生婆何时出生,一算,恰好和降龙罗汉崩坍的时间不前不后。接生婆还说这孩子刚出生时,房间内外金光闪闪,照得半边天都亮了。 可是这孩子从生下来起,一直日夜啼哭,不管怎样抱,怎样哄都不行。李茂春没有办法,只得写了几十张红纸帖,上面写着: 天皇皇,地皇皇, 我家有个夜啼郎; 过路客人诵三遍, 一夜睡到大天光。 贴在大街小巷人烟稠密之处,还是没有用。 李茂春急得搓手顿脚,只得又跑到国清寺找方丈想办法。 方丈说:"你别焦急,等过了三朝,我就上你家去,保你孩子平安无事。" 好容易过了三天。第四天一早,李茂春就站在门口迎接。等到早饭后,才见方丈乐呵呵地走来了。 李茂春说:"长老,好容易才把你盼来了。" 方丈走进门,喝过茶,问道:"孩子咋样了?" "还是哭个不停。" "起过名了吗?" "专等长老赐名哩。" 方丈呷了一口茶,略略想了一想,说道:"当今尘世,奸臣当道,皇上无能,金夷侵凌,眼看大宋江山即将不保。此子系罗汉投胎,与佛有缘,不同凡人,长大以后一定能济世救民,我看就叫‘李修缘’,别号‘道济"如何?" 李茂春连声说:"好极啦!好极啦!"说着叫保姆把孩子抱出来。 保姆把孩子抱了出来,孩子仍然"哇啦,哇啦"叫个不停,声音分外响亮,里外三幢屋都听得见。方丈揭开襁褓一看,好啊,这孩子长得方方正正,慈眉善目,一副佛相。 真怪,那孩子一看到方丈,竟像有些认识似的,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盯着方丈,眨都不眨,还咧开小嘴笑了一笑。 方丈伸出右手,在孩子的天庭上轻轻地摸了三摸,一边摸,一边说:"既来之,则安之;既来之,则安之??"一连说了三遍。 话音刚落,那孩子就不哭不闹了。 修缘长大以后,聪明异常。后来离家出走到国清寺当了和尚。现在,凡是到天台山国清寺去游览的人,都要去看看那尊具有神话色彩的降龙罗汉哪。 济公对课 济公从小就绝顶聪明,他的父母很是喜欢,决心要为他寻找一个品学兼优的教师,把他教育成一个有用的人才。 一天,他的父亲李茂春听说离城十里远的天台山中住着一个 "七松先生",四十来岁,满肚子学问,品德非常高尚。于是和夫人商量了一番,打算把他聘为家庭教师。 李茂春带着一名家童,提着礼物,去"七松先生"的住处拜访。他们走过万松径,走过国清寺,又走了三四里路,转过一道山弯,就望见一栋茅舍。茅舍前面立着七棵盘龙虬枝的古松,一带篱笆上爬满各色各样的花卉,一条山溪清澈见底,丁丁东东流过茅舍旁边,好一个清静秀丽的地方。 李茂春走了进去,说明来意。七松先生沉吟了许久,才说:"李员外,我是个与世无争的人,与山水为邻,与麋鹿为友,本不想出山去的。今日承蒙你看得起我,实在惭愧得很。我也曾听说贵公子聪明异常,将来定成不凡之人。这样吧,明天我一早出来,出个课叫贵公子对一下,对得出来,我就收他为学生;对不出来,休怪我不讲情面,我还回这深山里来。" 李茂春见他这样说,知道七松先生是个志趣高洁的人,不能过分勉强,于是说声:"明早再会!"就拱手告别了。 第二天,七松先生吩咐童子好好看家,自己徒步向永宁村而来。 日上三竿之时,七松先生走到永宁村外。他不知道李家住在什么地方,想找个人问问。放眼一看,四野别无他人,只有一个小孩在赭溪里捉蟹摸虾。于是走过去问道: "小弟,你可知道李修缘住在什么地方?" 那孩子头也不回地说: "你找他做啥?我就是李修缘。" 七松先生一听这孩子就是李修缘,心下不禁一阵欣喜,就说:"修缘,我听人说,你很聪明,我这里有个上联,不知你对得出对不出?" 济公顾自在溪里捉蟹,头也不抬地说: "你说出来。" 七松先生说:"木马落地三只脚。" 济公立刻对道:"水车百骨一条肠。" "不错呀!"七松先生不禁赞出了口,接着说,"我再出个上联,你来对对看。" 他看见济公正捉住一只小乌龟,灵机一动,出口道:"龟圆鳖扁蟹横爬。" 济公想也没想就答道: "虾勾鳅弯鳗直溜。" 听了这一个对,七松先生顿时心花怒放,兴匆匆地奔到李家。刚进大门,对着迎上来的李茂春说:"李员外,名不虚传,名不虚传,贵公子的确是个神童,这个学生我收定了。" 从此,在七松先生的悉心教导下,济公的学问进步快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