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都限于试卷的给定资料。而最后的论证,也是在前述基础上。就给定资料和从中概括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阐述和论证。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0句必背申论名言警句,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2.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4.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6.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7. 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8.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9.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0.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11.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12.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 13.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 14.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 1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6.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 颐 17. 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8.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9.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 20.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1.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重订增广》) 22.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23.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2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5.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26.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27.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胡瑗。 2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9.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30. 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31.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33.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34.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36. 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37.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38.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39.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0.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4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42.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43.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 44.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5.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46. 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47.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48.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4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0.最惨的破产就是丧失自己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