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在中国古代是非常的贫穷落后,当时的清政府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不与外界进行沟通,因为,当时清政府认为自己地大物博,没有必要和外界沟通,但是,外面的国家看准了中国的钱,便强行的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发起了一系列的战争。中国由此变得更加的贫穷和落后了。那么,最近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清朝的爵位是如何划分的?高低有怎样的差别呢? 清朝的爵位是世袭之号,分宗室和功臣两种。 宗室爵位: 1.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 2.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 3.多罗贝勒。(满族早期,贵族皆称贝勒。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其子侄八人分别为八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较其他贝勒为尊。太宗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定宗室爵位等级,和硕亲王、多罗郡王下为多罗贝勒。人关以后定宗室十四等封爵,多罗贝勒列长子下、固山贝子上,为第五等。) 4.固山贝子。 5.镇国公。 6.辅国公。 以上为入八分,即准许使用"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这八种待遇。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 9.一至三等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10.一至三等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 11.一至三等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 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共十四级。因世子、长子候袭亲王、郡王,实际上只有12等。 铁帽子王 受封者在下一代承继时降一级,即亲王降为郡王,郡王降为贝勒,以此类推,且只限于一人承继。例外的只有所谓的"铁帽子王",即清初所封的八大"铁帽子王"。(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肃亲王、顺承郡王与克勤郡王,基本为努尔哈赤的近支子孙,并在打江山时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的爵位为世袭罔替,世代均为亲王,并不降袭(但只限一人)。后来.雍正朝的怡亲王(十三阿哥允祥)及慈禧太后时期的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也加入了世袭罔替的行列,即12家"铁帽子王"。 自顺治七年(1650年)起,清廷实行王公贵族食俸制度,历经演化,宗室俸给共分21等,最高者亲王岁支俸银1万两,最低者奉恩将军岁支俸银1 10两,每俸银1两,兼支俸米1斛。 顶戴官翎 功臣世爵: 掌于吏部验封司,授予汉员和西南民族等满蒙外其他民族人士。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