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故事告诉你:创业做生意,善于寻找市场空隙,赚钱往往不难 经商做生意,必须要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善于寻找市场空隙。当然,寻找市场空隙,尽管能巧中取胜,但这样的机会毕竟不多,要想成功,除了具备很强的市场意识,自身也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为基础和后盾。 以下就分享的两个故事告诉你:创业做生意,善于寻找市场空隙,赚钱往往不难。 故事一 青岛伏特加酒进入美国市场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销售情况很不好。原因很简单,无论在哪里,伏特加酒的市场,都是俄国人的天下。俄国的伏特加酒,就像中国的茅台酒一样,声名在外,而且成为了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在这一前提下,同类产品质量即便是同样好,甚至更好,也很难竞争过人家,因为商品独具的民族文化内涵是无法复制的。 可是,谁也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1980年,当时的苏联大举入侵小国阿富汗,引起全球的公愤。青岛伏特加的美国代理商——蒙那克进口公司,从一片不满声中察觉到了千载难逢的商业机遇,策划了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商战。 当时,蒙那克进口公司在某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广告画面上有两瓶伏特加:一瓶是俄国的,一瓶是青岛的。俄国的那瓶伏特加上插着一面俄国国旗。广告语是:"俄国人估计错了么?"目的很明显,就是在暗示俄国入侵略阿富汗,大家别买俄国的伏特加。这则广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纽约一些著名饭店立刻拒绝销售俄国伏特加,转为销售青岛伏特加。 在芝加哥,则存在另外一种现象。100多家报刊对俄国入侵阿富汗大加笔伐,电台、电视台也群起攻之,在每晚的黄金时间里对俄国的行径大加谴责。当时的各大报也刊载了一幅漫画广告,画面上同样是两瓶伏特加,不过更夸张,一瓶是俄国的,另一瓶是青岛的,分别靠在两个扶梯上。连续不断的酒客从靠着俄国伏特加的扶梯上走下来,走上靠着青岛伏特加的扶梯。广告语是"俄国伏特加与中国伏特加相比,缺点千千万。"结果可想而知,纽约、芝加哥及美国其他城市的酒吧、饭店纷纷销售青岛伏特加。1980年,青岛伏特加在美国的销量增加了一倍,相对的俄国伏特加的销量则减少了一半。 俗话说,苍蝇不叮没缝的蛋。俄国伏特加往日的强大地位,在于它文化内涵的不可取代性。要向俄国伏特加挑战,就必须寻找它的文化"缝隙"。既然俄国入侵阿富汗的行为引起了公愤,导致伏特加这只"蛋"裂了缝,就莫怪蒙那克进口公司这只"苍蝇"在它身上打它的主意了。此举似乎有点"落井下石"的嫌疑,但在商战之中,却也是十分正常的。 创业做生意,只要把耳朵贴近消费者,倾听消费者,并与他们保持同一"频率",就能听到消费者的心声。与此同时,把市场的"空隙"与消费者的心声结合起来,就能乘虚而入,抢占滩头阵地,获取成功。 故事二 有很长一段时间,北京的酸奶市场一直被十几家老企业霸占着。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会败给仅仅成立半年之久的北京卡夫食品有限公司。卡夫食品的成功,就在于他们将竞争对手的"缝隙""空白"一一收入眼底,针锋相对地推出"雪凝"牌酸奶。 "卡夫"食品没有明着搞对比型广告,但处处都在对比。不过,它的矛头指的是老产品的"缝隙""空白",而不是具体的某一品牌。"雪凝"牌酸奶一进入市场,广告语就很对消费者的胃口:"将容杯倒过来,酸牛奶不会出现倒流"的承诺,没有哪家老企业敢于应战;机械化铝箔密封保鲜包装,让蜡纸加橡皮筋的老产品自惭形秽;组建一支装备齐全的冷藏车队为零售商进货,赠送800台冰柜给京城各地零售商售货,又使老企业自叹不如…… "雪凝"以高于老产品一倍的价钱反而深得消费者喜爱,甚至连从不销售酸奶的中发公司、燕莎商城这样一些高档购物场所也把"雪凝"摆上了自己的冷饮柜台,其成功之道,正是在于"找缝隙""钻空子"。 做生意,市场空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情感的、品质的、功能的、包装的、价格的……只要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市场空隙就无所不在,一旦抓住,乘机而入,成功和赚钱就都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