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主动刹车(AEB)"已经是衡量一辆车好坏的关键 2016年12月19日,一名歹徒抢夺一辆卡车后驾车冲入德国柏林市某圣诞市场撞倒多人。但所幸欧盟规定新款大货车都必须安装行人防护主动刹车系统,此时车载电脑自动将刹车启动,降低了撞击的速度避免更大的伤亡。 这台卡车上的行人防护系统源自主动刹车系统(AEB)的一种。而主动刹车最早诞生于1995年,当时还属于美国通用的德尔福就已经开始研发,不过类似技术却是雷克萨斯在SC400上最早使用的。 SC400 如今国内汽车市场中能买到标配主动刹车的车型最低仅售8.79万元,在10至3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内,各大厂家都喜欢把配备有主动刹车来当作车型的亮点来吸宣传。那么这项从顶级豪车上不断下放的技术究竟有没有用? 别人有没有我不知道,但主动刹车的确好几次帮助我化解了尴尬。平时我们在开车中难免会进入"走走停停"的路段,此时我们要是分心看了下反光镜、又或者是调整下收音机时,前车突然刹停减速,此时主动刹车就能快速介入,避免了一次尴尬的追尾。 但是主动刹车真的就万无一失了吗? 最近美国汽车协会(AAA)就对主动刹车(AEB)针对行人保护上进行了模拟测试。他们分别选择美国市场上销量最火爆的几款车型:雪佛兰迈锐宝、本田雅阁、特斯拉Model 3以及丰田凯美瑞。 测试分别模拟的四个场景分别为 1:一个成年人在车流中穿梭; 2:一个孩子突然从路边停着的两辆车中冲出; 3:两个成年人背对着车流站在路边; 4:汽车右拐时遇到成年人同时通过。 测试结果表明,在32公里/小时速度下,主动刹车表现"尚可",但当速度达到48公里/小时,主动刹车基本"无效"。此外,主动刹车在夜间并不能起到令人满意的作用。美国汽车协会称:"晚上,没有一个系统检测到成年行人,也没有做出反应。"特别是在最后的场景中,所有参与测试的车型上所搭载的主动刹车无一成功。此外,在48公里/小时的速度下,几乎所有主动刹车系统都"全军覆没"。 成本决定结果 主动刹车不断在帮助车主避免追尾前车,但为何在更重要的行人保护上却差强人意?主要问题便出在主动刹车工作原理,和各大汽车厂家采用的方式差异。简单的说就是成本。 虽然实现方法有所不同,但大体原理还是一致的,都要主要依靠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来实现主动刹车,但每台车的售价导致它们之间有天差地别的不同。 只靠毫米波雷达无法准确识别行人 毫米波雷达运用的最为广泛,大多数20万元以下车型的主动刹车都是仅通过毫米波雷达来工作。 奔驰S级的毫米波雷达隐藏在格栅中间 虽然毫米波在大气中衰减弱,可探测更远的距离,可靠性高、不受恶劣天气影响。但由于其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并测定目标位置,导致其很难判断出是人类或动物,所以基本不具备行人监测的能力。 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天生短板看不清行人怎么办?那只能把任务交给摄像头了。目前中高端车型上最成熟的主动刹车系统都是通过毫米波雷达和车载摄像头来确保对车辆和行人监测的。 斯巴鲁Eyesight双目式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对远方车辆监控,单目或者双目摄像头对行人轮廓有很好识别能力。这种两大黄金组合不但可靠性高,而且配合默契,基本已经符合L3级别的自动驾驶要求。 自动驾驶的主力:激光雷达 不过即使有双重保护,还是有可能因为一个弯道或者天气光线的影响下导致整套系统罢工。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激光雷达就出现了。 激光雷达所生成的点阵云图 如今高调研发的汽车自动驾驶功能就选择激光雷达来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激光雷达通过实时扫描来生成周围环境的点阵云图。这样就能够获取障碍物的高度与速度信息,从而实现刹车、规避等一系列功能。目前只有顶级豪车上才配有激光雷达来实现安全预警,L4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功能也离不开激光雷达。 到这你需要明白一点,主动刹车系统其实也分三六九等,许多低价车型往往为了节省成本选择单雷达或者单摄像头的方式提供该功能,其可靠程度肯定不如高成本,有些豪华品牌甚至不惜配备7个雷达3个摄像头来,两者差异可想而知。 那么低价车配备主动刹车真的就没有用了吗?答案肯定不是。虽然从系统和功能角度来说无法和动辄上百万的豪车相比,但是基于主动安全上思路出发其对行车安全绝对可以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把它当作一个行车安全上的一个辅助功能,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