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云在线 最有效率的做事方式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直接把目标拆解成具体的任务,然后分段去执行。假如没有前期工作计划,那么做事情就没有主次之分。结果是工作很忙,精力的投入是看不到产出的。 当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远远多于回报,就会造成的长期的亏损,那么这样的投资就是失败的。毕竟人是要生存的,对于自我的要求就是,做决策之前编制一套筛选机制,省略多余的因素,尽量做到结果导向。 要具备这种筛选能力,其实是很难的,需要反思能力和刻意纠正行为的能力。 一、思维的象限 每个人思维的象限不同,最终命运的走向也是千差万别的。记得上中学时候,班里有一位男生读书是超级用功的。 早上7点的起床时间,6点之前准时到教室读书;中午下课,同学都去吃饭了,他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晚自习放学,教室熄灯的任务都是交给他执行的。 而考试成绩的公布,也没有显得他特别突出,几乎处在中等水平。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得到更好的结果呢? 真相是这种悲剧几乎是没法改变的,读书成绩的好坏可以说是先天的因素,约占八成以上。人们说"勤能补拙"是没有错的,但是仅仅是补拙而已,很少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到顶尖。 有的人天生擅长逻辑思维,适合做推理分析,解数学题,数据编程等理工科的工作。有的人更偏向感性思维,更擅长做文学,艺术类工作。而有的人运动能力强,适合做体育竞技类的职业。 所以人的属性是各不相同的。人们所说的杰出人物,往往都是偏执狂,很少有全才。 二、适应能力的测试 根据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测评标准,用这套模式评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实际上并不全面。恰似是这样反人性的制度,更体现了社会竞争的公平。 我们生存在人类社会中必须要有所规范,有一个标准的筛选机制,只要能过线就算及格。而这种规则是逐渐升级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而且不会消亡。 学习优秀者就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继续深造,他们有更好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学习平庸者也能上一所普通的大学;留下的那些人就更早地踏入社会。 由此出现了人群的划分,虽然有很多成功逆袭的成功案例,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能够脱颖而出的只是小概率事件,因此不能以点概面。 以前我说过一个概念,就是把一个天才放错了位置就变成了蠢材。好比把一个擅长写代码的技术人员,安排去做广告创意一样并不称职。所以,你需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群体。 三、不适应会有什么结果? 人在不适应的环境中生存,就会形成个人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对抗,结果只会导致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自我意识的人就可以屏蔽掉外界的阻抗,而内心不坚定的人只会沦为乌合之众,随大流而变得平庸。 因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生活在一种不适应的环境中,心态上就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当释放精神压力,尝试去适应这种状态,或者改变这个现状。假如没有这种弹性的调整,一般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应规则对于人性的改造,强迫自己去做没有兴趣的事情,这样是没有办法做好一件事情的,只会是浪费时间甚至混沌的过完一生。 比如说,那位学习很努力的中学同学,后来怎么样了?据说是高考落榜了,后来为了高考复读两年,年年都落榜。再后来住进了精神病医院。面对如此曲折离奇的故事,唯有一声叹息。 这种个人与环境对抗的冲击,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希望-破灭-希望-破灭-希望-破灭……)如此地反复轮回,足以让一个人的心理防线土崩瓦解。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曾经的创业明星茅侃侃自杀事件!苏享茂自杀事件!就在昨天2018年8月8日腾讯前员工甘来,在离职后创业,还是三家公司的股东,从22楼纵身跳下…… 在他们的生前都应该经历过炼狱般地困兽之斗吧,直到精疲力竭,生无可恋。否则就是不会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个是因工作压力导致的身体疾病,另一个是社会阶层激烈的竞争而导致的心理焦虑。这个时代的两大顽疾,残酷的现实是大部分的人是无处可逃的,没有选择,只有面对,不想面对也会让你无处躲藏。 但是只要你面对了,成与败都没有关系。哪怕是全军覆没了也没有关系。我们伟大的领袖曾经说过,只要心存一线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同的态度就会造就不一样的未来。 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该走的自然会走,留下来的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四、时间的剪辑 大格局的人是那种泰山崩塌于眼前,而面不改色的人。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所以在认知上胜人一筹,懂得越多做事情越是胸有成竹。 他们也是时间剪辑高手,拓展时间的维度。一个人的时间是微不足道的,比如一个人的工作时间一天8小时;那么100个人的时间总时间是800个小时;1000个人一天的工作时间是8000小时。就是一天到晚忙死忙活,你的8小时仅仅是时间长河里面的一滴小水珠而已。 只要你每天花一点时间,安排这1000个人去工作,就相当于花了8000个小时去创造价值。是不是相对于和你的时间比较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个时候你工作与不工作其实没什么区别,总会有人替你工作的。 一部电影,其实可以看出整个规律。假设一部电影120分钟,我把一个人的时间压缩成1分钟时,那么就需要120个人的时间拼接起来,才能完成这部电影作品。 那作为其中一分钟的你,又算得了什么呢?可有可无对不对。假如单独拿出其中的一分钟片段,没有一点价值。但是组合起来就可以卖出上亿的票房,就能实现价值变现。 所以,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组织能力,是讲故事的能力,是编剧能力,更是时间剪辑的能力和你价值分享传播的能力。 用心把你的故事讲好,让更多的人知道,把你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一个领域中去。才能有可能做到极致,做到不可替代。不要做一颗螺丝钉,因为螺丝单独拿出来是没有使用价值的,而是要做一个精密仪器的创造者。 有螺丝钉思维的人,眼光是有局限性的。很少会有创造者的那种抽象思维,他们只知道1+1=2; 不会知道2+2=4的道理。 很多事情如果太过注重于表象,不去深入研究和思考,就永远都猜不透隐藏的秘密。大部分人都活得混沌,甚至一辈子都解不开这个心结。 未完待续…… 此文章为张云在线原创,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