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在青少年比较常见。其表现在:一是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二是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三是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带来的消极暗示。四是对性格与气质自我评价带来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中学生自卑心理分析 自卑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对其了解不够,以致评价有偏差,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地方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屡遭挫折与失败,挫折多了,失败多了,如果没有老师或家长的及时关注,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这是导致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先天"和"后天"的不足,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窘困或单亲家庭,会引起小学生"低人一头,矮人一截"的想法,他们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家庭羞于启齿,如果当他们因家庭原因受到别人冷嘲热讽时,便会无地自容。有些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们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学习条件又不好,在穿着打扮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学,因这些原因也能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四、生理上的欠缺,导致心理上产生阴影,学生的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任何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常会有"自惭形秽"的心理,如有的学生长得太胖、口吃、有雀斑等。 五、家长的期望值过高,造成学生压力过重,一些家长对子女成就的殷切期待,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和落后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一般人都有自卑感,对付自卑的常用方法是承认自己没有能力,是最无效,最痛苦的方法。还有用优越感自我陶醉,用补偿满足虚荣心,是自我欺骗行为。自卑感有积极方面,是人前进的动力,是培养自信心的条件,一定意义上人类文化成就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 积极克服自卑: 1、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世界上大多数人(弱智及大脑受到严重损伤者除外)的脑子没有多少差别,因此不要总是认为自己的脑子比别人笨而看轻自己。作为教师,要多引导孩子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他完成一些力所能及并稍有难度的任务,让他在取得成功时获得成功感,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树立信心。 2、给予更多地关注和鼓励。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关心这些学生,多了解一些学生的情况,并且要多鼓励这些学生,给予他们正确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表扬是有权威性的,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有优点,发掘这些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参加活动,鼓励他们,让他们有"我也行,我也能!"的想法,建立起自信心。教师还可以给他们讲述一些历史上科学家、文学家年少时别人对他们的评价较低的故事,如爱迪生、海涅等。 3、让学生有不断补偿不足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教师要告诉小学生,不能光嫌弃自己埋怨自己的短处,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去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正所谓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在找到了原因之后就要"亡羊补牢",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弥补知识的缺陷。 4、引导学生不要有攀比的心理趋向。很多产生自卑感的同学,都有一个明显的比较心理。在同一个班级中,家庭条件的好坏差许多,一些家境不好的同学产生羞愧感,造成自卑感。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真正的财富那便是每一个人的本身,每一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力,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5、通过集体给与学生大家庭的温暖。对于那些生理上有缺陷的小学生,要避免小学生因其缺陷受到伤害。在班集体中让这些学生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不是嘲讽,让有自卑感的学生周围的学生群了解到他有缺陷不是他的错,我们不应嘲笑他,而应去帮助他。 通过对中学生引起自卑的原因,有那些克服自卑的办法后,让很多中学生知道了自卑对于自己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所以说多关注本站,这里有很多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还有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