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位顶级投资人激辩


  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本质上是一件事情。每一种专业的深度思考,都必然由当下、过去和未来组成完整的事实。
  在这一适合深度思考的时间节点,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邀请到了近十位顶级风险投资人,来谈一谈他们眼中的2018、2019。在这个普遍被认为艰难的时刻,你会发现,很多话题抽丝剥茧后,竟然会显现出完全不同的质感,例如:
  企业是否真的能穿越逆行周期来证实"价值投资"的实践正确?
  被寄予厚望,且依赖前期投入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是否真的能在市场流动性紧缩时寻找到恰当的生存之道?
  全球化与出海战略,究竟应该怎样通过文化、产业甚至时差等现实因素,筛选出那个真正适合的市场?
  科创板、小程序会成为创业者全新的机会吗?还有哪些正在生成的红利?
  ......
  我们无意寻找旷野先知。稀缺的,是所有人思辨与思考的过程。时代变化宣判不了任何企业和人的命运,但创业者和投资人仍然可以尽量把握潮水的方向。
  (以下排序不分先后)科创板即将开板,将有巨大红利——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盛希泰
  在谈及科创板推出前,我们首先要回归常识,即什么是市场?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有交易才叫市场,资本市场有两大基本功能:
  一是"搞钱",就是融资;
  二是财富效应,即创业者获得财富激励。
  没有流动性,企业不能"搞钱",创业者不能实现财富增值,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就没了,这是核心问题。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最应该采取的策略就是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
  有消息称,目前科创板的投资门槛预计设定在50万元左右。我认为还可以更低,降低到30万、20万,甚至10万都可以。合理的投资者门槛是保证市场活跃度的重要条件,如果不能帮助中小企业"搞钱",市场最终没有活路。为什么新三板做不起来?一是交易不活跃,二是搞不到钱,这个板块必然"死",没有这两条,谁会去上?
  要想实现这两点,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所以,搞好科创板有两个前提:
  一是加大对造假企业的惩罚力度,对通过造假获得巨大利益的发行人严刑峻法;
  二是充分信息披露,这是成熟市场的经验。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的前提是完善的法律制度,应当把充分信息披露作为首要条件。只要充分信息披露,把商業模式讲清楚,把供应商、客户情况等真实披露了,把该讲透彻的讲明白了,剩下的应该交给市场来判断。
  注册制一定要跟严刑峻法结合在一起。我国的证券监管存在一个误区,即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之后,严厉处罚中介机构,而对发行人和实控人的惩罚力度太低。
  实操中,假如企业恶意造假,有时候就连最厉害的注册会计师也难以发现,由于侦查渠道和方法比较有限,最后企业不仅骗过了会计师、律师、投行等中介机构,还骗过了地方政府、证监会发审委等所有人。
  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盛希泰
  关键是,企业造假上市之后发行人获得了巨大利益,就算被发现造假,惩罚力度太轻,而且处罚也远远达不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仍然有人冒着风险去造假。我认为在这种巨大的利益面前,如果没有严刑峻法,注册制也很难维持。
  从监管角度而言,以"净利润"作为上市的主要指标也是不合理的。2000万、3000万的净利润对一些企业来说,用会计手法就可以调节出来。可是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持续投入的企业暂时还未盈利,但不影响它可能在某些领域中就是行业龙头,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占有率已经第一,这样的企业为何不让它上市继续壮大呢?比如京东在美国上市之前是亏损的。
  目前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无本质区别,甚至创业板的审核严格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中小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三者属于一板,而科创板将成为真正的"创业板"。
  过去,中国的科技创新类新经济企业"被迫"选择海外的资本市场,国内没有一个板块与之匹配,中概股回归也没有完全对应的承接。
  我曾说过,2014年阿里巴巴去美国上市,印证了中国崛起和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上市之后市值翻倍,但中国人却享受不到企业上市的任何好处。中国资本市场错过了整整一代互联网,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今年,港交所进行上市制度改革后,包括小米、美团在内的大批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这几年从事创业投资之后,我发现这一批独角兽是过去十年培养起来的,错过了他们意味着要再等十年。
  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重启变革的一次重大机遇,承载着引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也是连接创业企业、创业投资与资本市场的新桥梁。
  什么样的企业代表未来?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尤其是监管。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要力争赶上科创板的第一批次红利。要识别"模式创新"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
  原来大家烧钱最多的、最爱投的都是在模式创新领域,例如找个新鲜的、从来没人干过的事,而且这种事还得偏互联网方向,因为看不清、想不清,大家敢赌,所以赌对了赢者通吃,赌错了全部都没了。
  从过程上来看,现在这种模式的挑战是,有很多事情已经不是纯互联网,所以它不是一定真的有规模效应,即便有真的规模效应,不一定有网络效应。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
  所谓规模效应的概念,就是我只要第一,我只要能做大,只要进入正循环,我就一定会赢者通吃;而网络效应的概念,就是我不但会越来越大,我还会变得越来越好,比如说像搜索引擎,用我的人越多,可能大家就会搜得越准,因为每个人都在调教我的引擎。
  或者你把这两件事当成一件事就行了,是不是只要它越大,它就会变得越好,越好就会变得越大?比如像共享单车,原来大家认为这是个网络效应的事情,但是它在很多方面不一定真的是网络效应。
  至于"资本寒冬",我觉得从过去往后看市场上的钱是有的,或者说是够的,但是问题就在于,有两方面没解决好,第一是钱怎么从社会上到VC手里?第二是钱为什么要到VC那里?
  第一件事没解决好,是因为中国要做金融监管,这个从长期来说是对的和好的,你要做金融监管,当然金融监管的一部分是资管新规。做金融系统监管和清理的时候,需要先监管通道的过程,要看得清楚这个管子,要把管子做成透明的。换句话来说,我先把机制给你弄清楚,先把管子给你换成透明的,我就允许里面有水。
  第二个要解决为什么钱要到VC这儿,或者说要到VC相关的上下游所有机构里面,原因是这里能挣到钱。现在看起来,中国的资本市场暂时还不好,所以就必须等到一个信号,等到大家认为有人真的挣到了钱,市场就会好起来。这个信号很可能会跟2009年的创业板一样,当年大家对它的预期很好,流动性也足够。我觉得未来这种效应多半还是会体现在科创板。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大家讲的资本寒冬,我觉得明年一定会变好。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将接受考验——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二海
  谈未来十年趋势:
  趋势一,VC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产类别。举个例子,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耶鲁捐赠基金的配置中,有17.1%的资产配置给VC,超过14%的资产配给了PE,就是LBO。我们可以看到,从2010年VC获得10%配置,到现在17.1%,VC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产,在创业创新活动中更加重要。
  趋势二,连接+智能一起创造价值。过去互联网主要是连接,现在加上智能,两个一起创造价值。比如摩拜单车,没有连接肯定不行;有连接,车子的分布等一系列数据也很重要。连接+智能,会有崭新的商业模式诞生。
  现阶段,除手机之外的很多设备没有被连接,自行车是刚刚被连接,汽车刚刚部分被连接,还有大量的IoT要连接。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二海
  今天看到的技术是智能互联网,未来可能会有技术的基础设施变化,能看到IoT连接、网络连接,那一定也会成为非常重要的驱动力。
  趋势三,连接智能的产业协作成为壁垒。你有连接和智能,但是怎么把上下游和产业连接在一起呢?养车是一个例子。比如途虎养车,门店和途虎的流量加上自建供应链,一起连接协作成为一个公司,这就形成了比较高的进入壁垒,因为它不是单一维度的。
  趋势四,基础设施重构。基础设施构建者成了巨型企业,这个就是软性调配。新的基础设施上面一定会逐渐生出一些新的业态,比如一定是先有了支付和物流这两个基础设施的成熟,瑞幸咖啡这类的业态才会发展起来。
  趋势五,设计将成为产品关键成功要素之一。以乔布斯为例,其实乔布斯只是在技术上加了设计和艺术的概念,很快就在纯技术驱动的手机市场独步天下。中国遇到了什么情况?实际上中国制造的水平已经很高了,但还欠缺艺术的因素、人的因素在里面,有了这些,中国制造慢慢会成为品质的代名词。
  趋势六,初创跨国公司成为普遍现象。就是刚开始创业就是跨国公司,这种现象越来越多。软硬件结合成为常识,没什么软件的制约,软硬件一起做。比如蔚来汽车的软硬件结合,一开始就是跨国公司。
  趋势七,机器人成为重要员工。最后一个,人类的食物一定会变得更加健康。过去的工业化时代,食物里大量添加各种添加剂,现在中产阶级希望吃得更健康更优质。那么怎样才能吃到更好的食物?可能是有机食品,也可能是人造食品。在这一领域,我们投资了天使之橙和Akoko曲奇,我们希望在这一领域做更多探索。谈明年可能遇到更加多挑战的行当:
  明年会有一些行当遇到更多的挑战。比如共享汽车,还是挺难做。
  新能源汽车,将会使部分企业的压力增长。因為有些头部汽车企业发布了很好的车,明年肯定要继续出车,逐渐形成良好的正循环,老牌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也会出来。在这个领域里,时间很重要,接受市场,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想是个挑战。
  明、后年,自动驾驶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为企业一直长期地熬着,需要融资补充现金,如果经济没有那么好,没那么活跃,企业自身的估值还挺高,你该怎么补充?市场很谨慎,你又没有东西做出来,肯定是零现金流,一定面临巨大的压力。
  曾经是风口企业的充电宝、办公室货架、无人零售店,日子都不会那么好过。谈"硬创新时代":
  我认为2019年是"硬创新"的第一年,2018年是个分界点,如果没点干货就不再好玩了。其里程碑就是共享单车,共享单车这件事情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这种高歌猛进的局面,从共享单车之后再没有出现过。这里面有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原因,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股市调整的原因。同时,大家也认为科技股可能见顶了,过去还有共享单车,总还有题材可以炒,但现在新的题材也逐渐没有了。
  这就是"硬创新"产生的大背景。"硬创新"的含义并不仅指硬科技,如果只是硬科技,那阵地应该是科学家的实验室。
  "硬创新"的核心要求还是"创新"。创新从哪来?科技是最重要的来源,其他机遇比如连接和智能的协作、基础设施都可以归纳到硬创新的行当来。何为价值投资的真实面貌?——晨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
  过去几年,当外部创业和融资环境突然发生重大变化时,晨兴资本的打法有些难以适应市场,甚至跟当时的市场大势背道而驰,我们作为投资人其实很多痛苦。在资本泡沫中,很多基金被用于大手笔买赛道,高价抢项目,而我们在基金规模有限,又采用"精选"策略时,想要找到理想的投资标的变得更加困难。
  尤其在2016年资本泡沫最严重,创业公司烧钱扩张最疯狂时,我们的一些被投企业直接在惨烈的竞争中被对手击垮,还有一些被投公司也因不擅长激进扩张获取市场份额而难以崭露头角。
  面对市场的非理性竞争,我们也很担心。到了2017年,市场开始所有收敛,2018年时,市场的趋势开始逆转。我们全面梳理被投企业后发现,当市场不再盲目烧钱,而是拼产品、技术创新时,我们的很多被投企业的价值才开始凸显出来。
  通过这次市场周期的波动,我们发现晨兴资本的"精选"策略能穿越(经济)逆行周期。这种信心来自我们被投企业能够穿越周期的生存能力,以及坚持长期价值创造获得市场认可的反馈。
  晨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
  在逆行周期中,比较幸运的是我们未被市场冲垮。2018年的市场总算冷静下来,我们越来越从容,我们的被投企业也在激烈的竞争中磨炼了团队和业务。
  复盘过去十年,可以用两个词概括晨兴资本差异化的投资策略:创业者精神和价值投资。所谓"创业者精神"是指我们像创业者一样,做战略的制定者,而非跟随者,我们有自己的理想和初心。所谓"价值投资",是指从时间维度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即把一家创业公司放到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纬度判断其内在价值,衡量其能否穿越逆行周期。
  我们相信,一个基金品牌的差异性是能被创业者所感知并相互吸引的。
  展望2019年,我认为一级市场的(估值)调整还未正式开始,可能到明年会逐步从二级市场传导过来,慢慢延伸到中后期再到早期的创业公司。我们现在看到,二级市场的价格在回调,一级市场已经有基金宣布退出估值过高的案子,因为很多项目在一级市场的估值跟二级市场的价格相当,中间不存在价差。现在,企业的估值会越来越趋于合理化,这对整个创业和投资生态的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伴随科技互联网对社会各个行业的改造和升级,我们相信优秀的创业者能够穿越周期,立足巨大的中国市场创造巨大的长期价值和投资机会。软银基金带动VC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启明创投创始合伙人·邝子平
  2018年可能是承前启后的一年。在此之前,中国整个创投行业资金非常多,造就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其中部分公司到了上市的时间点,包括像启明关联的小米、新美大等都成功上市了。
  在2019年以后,进入到中国的创投市场资金量会有明显减少,但我不会把2019年看成是寒冬。如果我们把中国十年的创投投入拉成一条直线来看,可能一直在往上升,中间有那么两三年是巨大的爆发,然后又回落一些。
  2019年是回归自然发展的周期。只要是好的创始团队,能够有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想法、思路,或者是技术,无论哪一年都可以是一个创业的好时机。
  退一步来看,2018年全球经济中最大的事情我觉得是软银基金。从历史上看,VC很多年都是用比较小规模的团队在管理相对小规模的基金,而软银2018年做了1000亿美金的基金,完全把行业规则都打掉了,而且还号称要做科技领域的早期项目。这有可能是一个迅猛发展阶段结束的信号,也有可能把整个创投行业的规则重写。
  在它之后,全球很多VC也都把基金规模成倍涨上去,从行业来讲,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巨大变化,对未来意味着什么,说老实话,我现在看不透。
  启明创投创始合伙人·邝子平
  对2019年的期待,我们看好以下几个行业:
  第一是消费领域。中国整个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平还在上升,需求跟经济周期没有太大关联。对于中产群体消费升级的探索,比如可以在IP、娱乐、新的消费模式上去增加群体的消费频率,消费愿望等。
  第二,我個人很看好科技领域里人工智能落地场景,包括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等。过去这五年,我们投了不少人工智能的平台类公司,目前技术已经成熟到可以在很多具体的场景里面去落地了。
  另外,我相信2019年无人驾驶在美国会开始商用。在商用以后,大家对无人驾驶的看法会有根本性变化,对于大众来说这不再是一个科幻的概念。我相信,还会有很多支撑这个产业的公司走出来。当成功的商业模式出现,全球都会快速跟进——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谈2019年的融资环境:
  全球的经济形势比较动荡,一方面整个全球化的资本流转会受到一些挑战,汇率的波动较大,整个资本市场观望的时间会比较久,高科技创业公司上市的推进速度也会有所降低。
  另一方面,供应有波动,退出也会受到影响。我们看项目的时候会发现,成长快的公司,融资会比较容易,而需要较长时间培养行业的公司,融资相对会比较难,大家把钱放在手里,会比较谨慎地去花。
  谈全球化速度和趋势:
  当发现有个相对比较成功的模式的时候,全球跟进的速度都会加快,单车共享在全球的延伸、单车共享变成滑板车的共享。所以大家互相抄袭也好,或者是转变的速度也好,是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快得多。
  全球指美国、欧洲、南美洲、东南亚、印度,以及中东、中国,虽然越来越国家化,但在这种创业的高峰期,引导创业的想法却越来越国际化,大家互相关注和学习的速度也在加快。
  中国公司短期之内会做得很快,做得很不错。长远来看,中国公司必须变得更国际化,才能够真正落地,甚至要结合当地的华人一起合作,才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大,中国也才有越来越多的VC向国外去看。
  全球化趋势为什么明显?因为很多新的国家已经到了经济增长速度快、城市化速度快、移动互联网的成长速度也比较快的阶段。长久来看,新兴国家需要更多新的成长型企业、行业来带动它继续成长、发展,跟中国十年前非常类似。
  GGV紀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谈出海策略:
  美国团队能看欧洲,能看东南亚,但是美国团队长期看亚洲是不合适的,因为时差差别太大。中国的企业就应该往东南亚、印度、中东去,相对来讲,时间跟距离相差都不是那么大。
  中国公司现在出海的,阿里、腾讯、小米或者是滴滴都比较积极,投资环境也好,或者是自身发展也好,他们尝试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因为自己去发展面临的挑战比较大,跟当地的资源结合,从战略投资到并购,这都是可以考虑的事情。小程序目前仍然是早期形态——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
  2018年,新消费与新技术是高榕投资布局的重要战场。从2014年初成立起,高榕就全面展开在新消费和新技术等领域的深入布局。
  把握住新消费,关键在于结合对流量变迁的理解,找到发掘新需求和创造新供给的实现路径。从拼多多、蘑菇街、贝贝网到华米、钱大妈、完美日记、石头扫地机器人,这些公司都是由此出发,实现高速增长。
  第三方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7.7亿,城镇网络用户达到5.6亿,网购和网络支付用户达到5.3亿。根据这几项数据和现实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的用户渗透率已经很高,网购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的用户习惯已经养成,几乎所有的城镇网民都有线上购物行为。如此之高的渗透率、触达率,说明中国线上购物流量主力入口、网络支付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这一事实所带来的一个重要改变是"流通渠道的简化"。很多消费品牌过去的主要竞争优势是线下多层渠道的扩展、下沉与运营能力,而现在只要通过在主力电商平台上开几个网店就可能直接触达海量的消费者。这一变化给中国新创消费品牌的建立带来了新机遇。
  在"渠道简化"的大背景下,结合相关消费品牌所在领域的品类特性、消费者习惯,以及供应链、物流等供给端能力,配合营销与用户运营能力,创业者有可能制定出使品牌高速健康增长更为有效的业务路径。
  消费品渠道的简化推动着消费新需求的产生,而新的消费需求又在为新的零售业态提供生长的土壤。
  对于零售型创业企业而言,用户消费行为、用户社交关系网络、流通品类特征、供应链结构、物流能力等因素的可变性与不变性,共同决定着零售型企业通过创新实现增长的空间。通过对供需矛盾的再平衡、对供给端过去问题的有效解决,线下新零售形态、社区新零售形态、与微信小程序相关的零售形态等领域都有可能出现高速增长的企业。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
  对于大家可能普遍关心的微信小程序,我们认为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形态。大家目前更多是在借助对包括小程序、公众号、微信群等微信生态流量的运营来获得高速增长,但还较少通过挖掘与微信生态内数据相关的小程序功能进行布局。
  长远来看,后者更有可能是从变化中建立更加稳固竞争壁垒的途径。因为微信生态内沉积并快速增加着巨量的用户社交关系、支付、交易、搜索、阅读等数据,一旦将这些生态内数据与相适应的小程序功能结合起来,有可能会创造出影响特定消费领域格局的新变量。微信和小程序本身正在不断变化演进,我们也希望了解更多优秀创业者对小程序未来的思考。
  在新技术领域,我们相信,要做到真正理解技术的核心发展脉络与关键细节并提前布局,是持续投出优秀技术类创业公司的必要前提。高榕资本从2014年成立之初就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布局,而当时这一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都还是冷门的投资领域。
  在过去的5、6年里,AI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和突破,而且现在处于加速的趋势,每一周在特定的领域里都有新的突破发生,这些突破让过去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我们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AI加速芯片、通用人工智能、决策智能等各个细分领域都投资到了一些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公司,比如,深鉴科技、依图科技、天壤智能、追一科技、虎博科技、启元世界等。
  除了人工智能,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也在不断涌现出全球性的行业机会。高榕在硅谷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Nuro、激光雷达公司Innovusion等都是在此背景下高速发展的前沿技术公司。同时,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由技术直接驱动的领域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新技术企业将为商业社会与人类生活带来跃迁性的长期价值。
  截至2018年12月初,高榕2018年有拼多多、虎牙、华米、蘑菇街、美团、平安好医生等6家被投或参股企业完成IPO。其中,蘑菇街刚刚于12月6日成功登陆纽交所。深度学习解决方案公司深鉴科技也在第三季度被赛灵思收购。
  最新一期5亿美元的高榕资本四期美元基金已于12月5日完成募集,高榕管理的9支基金整体规模折合达到约150亿人民币。2019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到包括新消费、新技术、移动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服务等重要领域,去发掘更多优秀的创业团队与投资机会。2019年市场会处于一个持续"收敛"的过程——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
  2019年整个创业与投资应该会继续延续收敛的过程。有的是收敛的开始,有的是收敛的加速,有的是收敛的基本成型。
  比如消费互联网领域,这个领域应该是处于收敛的加速中。产业互联网是觉醒的开始,但它意味着传统领域收敛的开始。产业互联网基本的创造价值逻辑是用数字化、互联网甚至智能化,整体来说是运用新的、先进的生产力去改造传统行业。这些传统的行业原来大部分是比較零散的,透过先进生产力,有机会化零为整,这就是收敛了。
  VC、PE行业在2018年也是比较明显的收敛开始,很多行业百花齐放了,所以投资标的或者投资的方向在收敛;资金这一端,尤其是今年《资管新规》出来之后,出现了这样的收敛。但是这两个我觉得都是外因,其实内因会更加重要,也会更加持续——这是一个正在孕育过程中的机构化,我们这个行业也要机构化,简单讲就是从作坊到工厂,从游击队到集团军。
  2018年已经有一些行业开始遇到很大的挑战了,2019年可能还会进一步地收敛加速。不管是募资、投资、退出这些都还是外因,内因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从供不应求的第一阶段,到供求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第二阶段,对企业的竞争提出更高要求。
  过去VC、PE少数人甚至一个人单枪匹马都可以有很好的投资业绩,因为需求旺盛,资金供给比较少。现在显然资金供给至少是肯定吻合需求了,甚至有点超过了,超过了就是泡沫了,这个阶段最好的机构才能赚到钱。不去机构化,不把自身能力系统化提升,就不能持续稳定地创造好的回报。也可能零零星星创造一些,但是那些是不能预期的。
  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
  对于企业的收敛,组织能力会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以前可能是产品、技术、战略、融资等单项的,现在是更复杂、更难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如果很强,它能帮助企业抓住机会,把原来的优势扩大,它会成为下半场竞争,或者更深入竞争的更加重要的元素。2019年将是应用技术落地元年——华兴新经济基金管理合伙人·杜永波
  2019年会是"智能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落地的元年,将有一些技术、应用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
  其中在智能互联网方面,"智能终端"相关领域是我们正在重点关注的,其中包括相应的芯片等。华兴新经济基金认为在未来3—5年的内,将迭代出更多的应用场景,甚至使产业链产生结构性的变革。
  华兴新经济基金管理合伙人·杜永波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本土的部分人工智能、芯片类厂商,2019年将会小规模出货,而更上游的一些技术也已经在特定的应用领域里取得了一定进展。或许眼下他们在功能、性能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但在早期设计层面已经切合了实用场景,未来带有各种智能特性、各种形态的终端或者其他类型会进一步出现。
  我们之前投资了商汤,投资时其实是有一些担心,担心技术过于前沿,落地的时候会有困难,商业化进程受阻。但结果发现它的商业化进程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觉得这种快速发展并不是来自于资本的推动加速,而是它有些技术确实是突破了爆发点,填补了一些应用场景里的空白。
  其次,产业互联网方面已经为一些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尤其是在和传统行业的结合上,产业互联网为其提供更经济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目前最常见的还是在流通环节上去做改造,但未来这个市场增量还存在于生产端、需求端。
  打些简单的比方。电池技术的发展,颠覆了汽车行业的格局;自动驾驶技术也是对出行行业的一种颠覆——如果都是无人驾驶由网络统一调度,效率会高很多,而且消耗最多的人力成本会大大降低;再比如在工业生产上,原来每一台机床加工设备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小厂家里面,彼此间没有信息共享,一些厂家因生产跟不上导致订单积压,另一些厂家又没订单。如果未来的智能设备可以统一调动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势必会有很大提升。
  我看好的这两个产业发展背后的逻辑是大环境的转变。原来讲互联网,大家联想到更多的是轻资产,是在一些模式上的创新,争夺的是线上的流量红利。但在近两年,如何和传统资源乃至重资产相结合,提升效率,包括争夺线下的流量红利,势必成为主战场。
  传统行业的机会究竟有多大?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非常多可挖掘的存量市场,比如我们投资的美菜就解决了餐饮供应链的问题。再比如线下家居卖场,除了常态化的销售,还有对包括用户消费行为、购买行径等关键数据的分析应用,以及在供应链和产品方面的改造等等,每一块都存在极大的想象空间。
  回到资本市场来看,大家经常讲移动互联网已经到下半场了,流量红利没有了,没有投资机会了,但我们体会到的真实情况是,项目还是多到看不过来。
  我常说宏观研究产业类的东西很重要,它能指导你下一步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告诉你哪些赛道还有产生裂变的机会,避免趋势性的错误判断。但反过来,光关在屋里闭门造车肯定也没戏,还得每天在市场上跑才能收集第一手信息。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总是有你事先想象不到的创新。
网站目录投稿:元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