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就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创设;趣味 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才会主动、全身心投入的去研究它。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创设一个趣味性较强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学生快乐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如实的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习惯等各方面特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积极给学生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其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位置与顺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趣味性的活动"猫和老鼠"。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一人是"猫",其余的几个人为"老鼠","猫"在抓"老鼠"的时候,"老鼠"要不断的变换位置和调整顺序,在欢快的游戏中使小学生加深对于位置与顺序的理解。通过创设这样趣味情境的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在传授了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极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并极其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转变为不断提出问题、问题的探索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都是随着问题的变化而转变,一个好的、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能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当学生面临有挑战性的问题时,才会引起积极思维,才会情绪激昂,从而释放更多的学习能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动爱玩是他们的本性,并且求知欲强,好奇心强。教学过程中,我要充分的把握好小学生的这一显著特点,如实的发挥好课程改革指导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积极的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其充分经历问题的发现、探究、总结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样,有了一连串的问题指引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都是处于高度集中、活跃状态,能有效的促使学生探究、吸收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探求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四、创设生活情趣,让学生"趣"中"思" 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如,在教"按比分配"时,一上课,我就把学生带入了帮体育老师分球的情境中。"体育老师想请你们帮帮他的忙,给三年级的学生分篮球,王老师有12个球,要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看怎么分?"学生听到题,纷纷议论起来,交流后,基本上都同意男、女各分6个。这时,我说:"你们这种分法王老师试过,可三年级的男同学非常不满,说这样不合理。他们说,我们16个人,怎么和她们8个人分的一样多呢?老师太偏向了。那你们觉得怎样分才算公平呢?"学生们又陷入了沉思,经过讨论,有学生提出建议:按男、女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分,多的多分点,少的少分点。有的学生起来争议:那到底多分多少呢?我及时抓住时机:"对,多的要多分,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没有一定的依据呢?"又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们自己总结出"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就比较合理了"。可见,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总之,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设计正是触及到了小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因此,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随着义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红娟.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3. [2] 李雁.新课标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析[J].新课程(教研),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