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教育部近日在官网公开相关答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按照规定,学校教学必须"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规范字就是简化字而非繁体字,师生必须依法用语用字。 但是,繁体字是汉字由繁到简演变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汉语言教学不能越过繁体字。此外,繁体字会出现在某些生活场景、教学情境中,倒逼学校的繁体字教学。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学校可以适度开展繁体字识认教学。 首先,在进行文字发展史教学时,可适度穿插繁体字识认教学。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篆书、隶书、楷书,总趋势从繁到简。新中国成立后,繁体字演变成简体字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后确定的",是科学演进的过程。在汉字发展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繁体字识认教学,既能帮助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繁体字,又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演变的规律。 其次,在汉字造字法和造字规律教学时,可以进行繁体字识认教学。在教学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繁体字,解析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的奥妙,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字方法和规律,识认一定数量的繁体字。 再次,在书法教学时,可举一反三开展繁体字识认教学。书法是国粹,繁体字的字体结构饱满、匀称,字形丰富,表意立体,极具书法创作和艺术想象空间,是书法艺术的主要承载体,是工具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书法经典及书帖是繁体字书写,大部分现当代书法家也倾向于用繁体字展现中国书法的艺术之美。因此,识读繁体字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书法等传统文化。识认繁体字是学生书法学习、欣赏、创作必过的一道"坎"。目前,书法教学已进入中小学课表。随着书法教学的不断推进,学校可以适度开展繁体字识认教学。 最后,在涉港澳台等交流活动时,可适时开展繁体字识认教学。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仍在使用繁体字。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参与涉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观光活动,他们阅读这些地区出版物的机会也不断增多,识认繁体字成为交流的需要和技能。教师或家长可以开展繁体字识认教学,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技能,促进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