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高中物理分层教学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尊重学生作为教学的前提,理解学生在已有知识与能力上的差异性,找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因材施教。要如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本文就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探析了分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原则;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一个班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能力有高有低,讲课的难度很难把握,讲简单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难以提高,讲难了成绩差的学生听不懂容易放弃,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按照中间学生的学习水平备课上课,这样很难使每个学生满意,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在班级内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好、中、差三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更好地发展和提高。
  一、高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则
  (1)个体性与整体性原则。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尊重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思维与方法上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不断地挖掘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潜力和闪光点,同时还要兼顾全班学生的能力层次,实现整体性的进步和提高,避免过于关注个人而导致整体的学生发展的滞后。(2)自由与平等原则。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自由与平等是前提。自由即是每名学生都有提出疑问的权利,避免因问题的相对简单而予以忽视或讥笑;平等是一种思想观念,教师只有坚持平等原则,才能真正地观察和研究每一名学生,分别找出其弱点和长项,努力营造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发展环境,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二、如何实施高中物理教学分层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分班后,在各班的教学中也应做到分层教学,在学生分层方面有几种策略:(1)多元分层。参照学生学科成绩和中段考前的总体表现,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物理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不够刻苦的学生,B层次是物理学习成绩在中游左右,学习兴趣不稳定,时好时坏的学
  生,C层次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的学生。A、B、C层学生的比例在30%、40%、30%左右。(2)教学目标分层。确定各层次学生实际可能协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订要满足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即目标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能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层次性是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目标,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阶段性是指各个阶段应具有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依次,不断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目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3)课堂设问分层。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问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较基础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如"一滑快放在斜面体上面,可以从多角度和不同层面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角度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4)作业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堂上和课外作业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同学做基础训练题,B层次以基础训练题为主,同时配以少量提高题,C层次的同学完成基础、灵活性和综合性题目。作业的分层使每个学生感到完成作业轻松愉快,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辅导分层。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鼓动他们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其思考和讨论,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在复习"弹簧专题"时,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掌握弹簧特性,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弹力的计算公式;对B层次的学生要掌握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系统动量守恒,系统损失的能量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层次的学生要掌握:(1)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或压缩到最短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一定相同,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2)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相差最大,弹簧对关联物体的作用力为零;(3)若物体受到阻力,弹力与阻力相等时,物体速度最大。(4)测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平时阶段性和期中考试,分别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试题,将一份试卷分为必做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都做,而选做题对应同一知识点,按不同能力要求分ABC三个小题,分别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选做。学生完成在本检测的基础上,对没有达标的学生,针对答卷中反映的问题,分层归纳整理,进行个别指导,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帮助查缺补漏。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稍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多学一点,同时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就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使学习更加主动。
  三、对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评价
  物理学科是学生公认的较为难学的一门课,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或许能使部分学生适应,它毕竟是中国教育传承多年的教学方式,但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导致更多学生对于学科本身魅力的忽视,更多地把它作为做题考试的一个项目,学好物理学生需要自主学习,主动地接受知识、发现物理学的魅力,获得自己学习物理的好方法。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级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提高学习自觉性。加上教师鼓励竞争并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总之,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及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提升职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满腔热情地关注每一个受教育者,平等公正地关爱问题学生和学习有障碍者,这样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才是有效的教育教学,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2]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网站目录投稿: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