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各界学者都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逻辑起点。对此,学者们立足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做出了多种解释,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仍然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价值;人民群众 一、学界不同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解读 (一)第一种 有的学者从过程论角度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民族化和通俗化,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贴近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并用通俗化的语言来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理论具体化的过程;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入人们大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即理论大众化的过程。 (二)第二种 一些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就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与大众文化相结合,同时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和意义。 (三)第三种 有的学者从"大众化"这一概念入手,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理解为将马克思主义通过宣传等手段主动接触人民大众,实现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配合人民大众的实际需要的一个过程。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与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相结合,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府工作人员、理论工作者、知识分子等人员,应该使马克思主义被人民大众所理解和认同,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坐标和实践的指南。 (四)第四种 有的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二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不同的拆分,强调不同的主语,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和大众化之间的互为主语的紧密关系。 (五)第五种 有的学者从大众化与精英化、学院化的关系角度阐释其内涵。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就是使这个理论体系由抽象理性转化为生动具体,由深奥思辨转化为通俗易懂,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转变为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逐步使它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内化为人民群众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六)第六种 还有的学者从质和量的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质的规定性是指人民群众,并不是特定的文化拥有者和享有者;量的规定性是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普及,即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超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教育、阶层、职业、地域等因素造成的障碍,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化。 二、从实践论和价值观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从实践论角度: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良性互动 1.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依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顺利开展,也只有这种科学理论被人民群众真正的掌握和理解,才能激发出其改造世界的最大力量,同时转化为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的内在动力,使得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够早日实现。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依赖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而只有人民才具有实践的能力,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才有生命力和活力,才能彰显其存在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必须自觉的投身于实践,而投身于实践就等同于投身于广大人民群众,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能够在实践中实现自身、检验自身和完善自身。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良性互动 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要求我们必须直面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能一味地停留在陈旧的教科书中,或者向群众宣传离生活相去甚远,毫无指导意义的陈词滥调,要积极地回应人群群众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从广阔的视角出发,积极的联系现实,和千百万人民大众的实际生活、社会实践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被大众所理解、接受、信仰,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坐标和实践党的指南。 (二)从价值观角度: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取向 1.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需要 想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人民群众需要的肯定和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上,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到现在的中国梦,都坚持了以"人民大众"为本的重要思想,这些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表现,也是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奋斗目标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2.尊重人们群众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过程。这一过程既包含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的本能式的反映性认识,又包含人们从自身需要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出发所给与的重新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应把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人的主体能力作为追求目标,激发人们不断努力进步的热情。一味地向群众灌输教条式的理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必须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并在平等的主体互动中,使人民群众的觉悟不断提高。 3.实现人们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以人民群众为本"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因此我们要重视人的价值,把人们群众从传统的教条式思想中解放出来。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把"人"放在最重要、最根本的位置上来,努力做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开发人的潜能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的创造者,也将是推动中国腾飞和崛起的最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