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开头,我想先带大家进入到一个场景。 测测各位,是否属于职场中的"聪明人"? 会议上,领导夸赞你的提议有想法,慷慨激昂地说: 领导 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不用事事向我汇报,到时候只给我结果就行 散会后,他又对你叮嘱道: 领导 把今天的会议纪要整理下。 领导 哦对了,下午赞助商刘总到咱们这来谈合作,也不知道他住的地方找好了没? 怎么样,看懂领导这三句话的潜台词了吗? ok,我们来揭晓答案。 1:
①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不用事事向我汇报,到时候只给我结果就行。 ↓ ↓ 放权给你做,但是不能花钱、不能招人,否则要事事请示。 ②"把今天的会议纪要整理下。" ↓ ↓ 不需要什么都往上写,只记录我的意见和与大家达成一致的意见。 ③今天下午赞助商刘总到咱们这来谈合作,也不知道他住的地方找好了没。 ↓ ↓ 去把刘总的酒店提前预定好! 也许有人会惊讶,天呐,我居然一句都没听出来! 没关系,请继续往下阅读。 再说一个刚发生的事 早上正和大潘讨论本月的活动推广,看到李总向我们走来。 领导 大潘,去郑州东站怎么最方便?我要去北京开会,一个半小时后的高铁 大潘 咱公司楼下坐 2 号线,在紫金山站换乘 1 号,一个小时就到。 大潘回答的很利索,向上的嘴角彷佛在炫耀自己又帮了领导一个大忙。 领导"嗯"了一声走开了。 "emmm...也许领导是想让你开车送他吧。"我在心里默默念叨。 大潘三十好几,论资历和能力,按说 level 也该是个总监,但通过这件事,我似乎明白了为何他仍只是个职员。 职场上,听不懂潜台词,比没有工作能力更要命。 错过领导的"话外音",就很可能错过机会。 2:
为什么领导都喜欢说潜台词 人活一张脸,面子对国人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往往话不明说,通过"弦外之音"表达。 也领导维护下属的自尊,也会将批评转为"委婉"的提醒。 领导说你"工作态度诚恳,努力认真",可别忙着得意,这也许是 "仍须努力,业务有待提高"的婉转表达。 回到上面的场景,李总的一席话其实是表达请求。 ①"要去北京开会,我一个半小时后的高铁" ↓ ↓ 能开车送我去东站吗? ②"楼下坐到紫金山站换1号线" ↓ ↓ 自己去吧您! 大潘没有领悟领导话里的意图,结果就造成了格外尴尬的局面。 3:
如何听懂潜台词 抛去情商不说,听不懂潜台词,是缺乏交际经验或欠思考的表现。 有些人刚工作不久,遇到 "说一是二"的领导,自然就造成信息理解≠表达的不对称。 还有些人类似《西游记》中沙僧的角色,在公司只"做事",对为人处事毫不关心,不会揣摩领导的心思,更听不懂言外之意。 无论是哪种人 要想改变都不难 只需要"思考+刻意"练习 开口之前先动脑,揣摩一下对方的说话动机,就拿李总的话做个深层思考: 李总作为一个郑州土著会不知道如何去东站吗? 表面上看在征询一个去车站的方案,其实一琢磨就能发现,他是想搭顺风车,等的是一句"我载你去"。 如果吃不透李总的意图,不妨回答时给出多个方案让其选择: "咱公司楼下坐 2 号线,在紫金山站换乘 1 号,一个小时就到。如果您方便的话,我也可以载您过去。" 这样回答就把决定权交给了李总。 一方面能避免说错话得罪领导,一方面又通过提供多种方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概率。 牛顿说过:"如果说我能够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划重点 除了自己琢磨,利用好别人的经验、成就,往往有更惊人的创造。 观察身边优秀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与领导交流的,领导听到他们的话有怎样的反应。 模仿是我们进阶的第一步,做一个对比练习,想想换作是你又会如何说。 4:
如何应对领导的潜台词 研究表明: 谈话中,话语内容只影响沟通效果的 7%,而肢体语言却能影响 55%。 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是信息。 领导面无表情地说出,"这件事你自己处理吧!" ↓ ↓ 并不是真的叫你自己看着办,而是让你顺着他的意思去办。 "我平时对大家的管理有什么不足之处吗?各位都提提意见。" ↓ ↓ 听到这句话,就要赶紧适当称赞两句。想发表意见须私下提出,千万不要真的在大家面前提意见! 和领导在一起,要解得了冷场、给得了台阶。 多揣摩一下上司的心思,看到他的需要,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如果你能够读懂上司背后的真正意思,就可以避免不少工作上的误会和麻烦,你离当领导也就不远了! 最后给大家出道题 揣摩下这个场景中的潜台词是什么。 你看见领导坐在办公室喝茶,敲门进去汇报工作,领导说: "茶水太淡了。" 领导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