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骨盆是产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胎儿经过阴道娩出的必经之路。骨盆的大小、形状会直接影响分娩的顺利与否。孕期及产后,如果骨盆和它周围的组织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很有可能会导致腰痛或是背痛,甚至是骨盆偏离。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对骨盆的压力呢? 骨盆的位置、形状以及能否正常地发挥它的功能,对于准妈妈来说非常重要。 骨盆在那里?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块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所组成的。骶骨与髂骨和骶骨与尾骨间,均有坚强韧带支持连结,形成骶骨关节和髂骨关节,一般不能活动。 骨盆分成上下两部分,上为大骨盆或称假骨盆,下为小骨盆或真骨盆(简称骨盆)。大骨盆能支持怀孕时增大的子宫,但与分娩无关。医生可通过观察大骨盆的形状和测量某些径线等,来间接了解真骨盆的情况。真骨盆与分娩关系十分密切,所谓的"骨产道"指的就是这一部分。孕期在激素的影响下,韧带会稍稍变得松弛,因而各关节可以略有松动,这是在为分娩做准备。 骨盆为什么很重要? 骨盆的大小及形状对分娩的难易影响很大,它与产力及胎儿构成了分娩的三要素。正常的骨盆宽而浅,如产力及胎儿无异常,胎儿很容易娩出。但如果骨盆狭窄或存在明显的畸形,胎儿就不能经骨盆娩出。 产前检查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检查是测量骨盆。测量后,医生会对准妈妈是否能够自然分娩做出认真地评估。因此准妈妈一定要坚持按时进行产前检查,让医生测量骨盆的大小,了解胎儿和产道的情况,如出现问题,及时作出判断。 盆底肌是骨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骨盆底部肌肉简称"盆底肌",它封闭了骨盆出口,起到承托、保护胎儿和盆内器官的作用。 骨盆底肌分为三层: 1、 外层:为会阴浅筋膜与肌肉组成,包括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均会合于阴道处口与肛门之间,形成会阴中心腱。 2、 中层:为尿生殖膈,覆盖在耻骨弓及两坐骨结节间所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的三角平面上。包括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 3、 内层:为盆膈,由提肛肌、盆筋膜组成,为尿道、阴道、直肠所贯穿。 怀孕和分娩对盆底肌是个很大的挑战! 盆底肌在和怀孕和分娩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接近分娩时,骨盆会变得松弛,出口变大,但盆底肌在阵痛开始后会变得柔软,从而为宝宝打开一个容易通过的通道。 孕期:被变大的子宫压迫,膀胱会下垂。之后被子宫压弯的盆底肌支撑膀胱的力量会减弱,很可能会引起漏尿。但是,一般在怀孕期间出现的漏尿现象在产后都会得到解决。 产后:分娩后,盆底肌在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恢复。大约要3周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产前的状态。但经过这一系列的压力和变化后,盆底肌的支撑力量开始变弱,有些肌肉和韧带很可能被拉伤,处于疲劳困惫状态。如果这时不注意保护和锻炼的话,很可能会无法恢复,导致老年后出现漏尿等现象。 骨盆和孕期常见的腰痛、背痛有什么关系? 孕期里,胎儿一天天地长大,骨盆及其韧带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长时间过于劳累或姿势不对,很容易导致腰痛和背痛。因此,应该有意识地保护骨盆,才能让最后的分娩更加顺利。 众所周知,由于地球引力的原因,肚子里的孩子当然会向下坠。准妈妈依靠骨盆、盆底肌以及腰部和背部的力量不断地克服这种力量。怀孕后随着子宫不断增大,身体重心向前移动,骨盆和脊柱的弯曲度加大。为了克服重力的作用,妈妈的肩和颈椎都要拼命的向上用力,除了用腰部肌肉的力量,准妈妈还会努力挺直背部来让身体保持正直,我们常看到一些准妈妈使劲挺直腰杆站立和走路,就是这个原因。 从准妈妈的后背紧张度来看,肩部到颈椎的疲劳度是最高的了。除此之外,胸椎和腰椎附近的肌肉也变得异常紧张。这也就是为什么准妈妈会经常腰痛和背痛的原因了。 产后要小心保护骨盆! 很多妈妈在产后只想马上恢复体型,但很少有人会想到骨盆。产后,因为要经过一段时间,骨盆才会复位,加上妊娠分娩期钙、磷需求量的增加,产后或多或少会出现缺钙的现象,如果没有及时补充钙,就过多过早地下床活动,可能会导致骨盆偏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