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每个时期,几乎都有不同的外来势力的侵略,比如秦汉时期的匈奴,宋朝时期的西夏金国,而明朝时期主要就是倭寇了。当时的倭寇就是来自于现今的日本,明朝对倭寇的打击程度也是很高的,然而在明朝的军队里面竟然有很多外国人,其中就有日本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外国人是如何进入明朝军队的,难道明朝就不怕他们造反吗? 明朝中后期,交通逐渐便利,明朝和周边国家的人员流动开始加速,明朝军队中开始出现了外国人,有了成建制的外籍军团。 明朝初期采用的是卫所兵制,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民兵则是用以维持处所治安的武装。 到了后期,明军主力卫所军久不习战,毫无战斗力,开始出现募兵制,由主将招募,作为自己的私人卫队,这也是外籍军团在明军中出现的历史背景。 明军中的外籍军团都有哪些?历史上留下的史料十分有限,但我们在这些有限的史料中仍能窥得一二。明军中的外国兵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日本兵,也是人数最多的。 明朝军队里历来有日本兵的存在,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就记载过万历朝鲜战争前辽东军中日本兵活动情况,这是对明军中日本兵最早的记录。到了万历朝鲜战争期间,史料对日本兵活动情况记载记录则达到了峰值。 日本兵在当时也被称为"倭兵",主要来源是战争中的俘获,在万历朝前期明军中日本兵的人数较少,基本上是在抗倭战争中被俘获继而投降而来。史书上曾记载辽东巡抚顾养谦在辽东海上的御倭战争中俘获到数十名"零倭",并将其编入当时的明朝辽东军中。 到了万历朝鲜战争期间,不少日本兵在这场战争中成为明军俘虏,而在和平谈判的战争间歇期,又有不少留驻朝鲜的日本兵主动向驻朝明军投降,这些日本兵是明军中外籍军团的大多数。 据当时明朝兵部右侍郎宋应昌在其所著的《经略复国要编》中记载,万历二十一年两个月间,其所经手处理的降倭就有近300人,但未经宋应昌处理而由个别明朝将领私自收降的日本兵,数量远远大于此。 这些明朝将领中,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刘綎。万历朝鲜战争明日讲和期间,刘綎不失时机地收编了大量日本兵,这批日本兵跟随他归国参加了征讨播州杨应龙的叛乱,后来留在四川的镇远营为明朝戍守边疆。 他们的数量出现在万历四十七年爆发的"萨尔浒之战"的史籍中,有五百名之多。明军中到底有多少日本兵呢?我们在万历后期的史料中可以找到答案。史料中记载:面对日益坐大的后金,明朝计划挑选精壮的日本兵,在"京营"中专设一个"倭营",而万历期间明军一个营的兵力一般保持在3000左右。 可见,当时明军中日本兵的数量,至少有上千之多,可备一个营的兵力所需。 第二种是暹罗兵,暹罗也就是今天的泰国。 暹罗兵数量远没有日本兵数量那么多,史料上对他们的记载也只是出现在万历朝鲜战争期间,后来便都没了记载,很大的可能就是在战争期间损耗过大,无人生还。他们又是怎样来到朝鲜战场的呢?还是和刘綎有关。 明朝将领征战时都有一种收降战败方士兵"作为家丁"的惯例,这些暹罗兵主要是明军征讨西南边境叛乱时所获的俘虏,其中有很多都成为了刘綎的家丁,暹罗兵后来追随刘綎到了朝鲜战场。 第三种是黑人兵。 和暹罗兵一样,史料中对黑人兵的记载也只是出现在万历朝鲜战争期间,他们的数量、最后归宿和战斗能力,史料却没有记载。这些黑人兵原本是隶属葡萄牙人的黑人奴隶,当时在澳门的葡萄牙人每人都有4-5名黑人奴隶,随着到达澳门的葡萄牙人不断增多,黑人奴隶也越来越多。 日本兵、暹罗兵主要是以投降的方式参加明军,而黑人兵则更像是"雇佣兵"。一名黑人奴隶价值五六十两银子,在当时确实价值不菲,但是因为他们的骁勇善战,是战场上强有力的帮手。 最后一种外国兵则是来自其他东南亚地区,只不过这些人在中、日、韩三国史料中基本未曾有记录,他们的具体情况也就无法得知。 明朝军队中的外籍军团,通过各个不同的渠道进入明军,为明朝南征北战,他们的命运与战争紧紧相连,历经数次战争的损耗,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