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摘 要: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对于人类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它在给人类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的无限性,这是时代提供的机会,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机遇。教育学者提倡教学要积极地拥抱信息技术,融入到互联网时代中,将互联网渗入到课堂变革与创新之中,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教育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教育改革的背景,以中职教学为切入点,聚焦于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从一线教师的角度,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将信息化运用到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谈談自己的方法论和见解,以期为加速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职语文 诗歌教学
  信息化教学的最大特征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与依托,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教师不单单要灵活运用好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性,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诗歌教学来讲,既要让学生捕捉到、感悟到诗歌的美感,又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里有所收获与沉淀。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开展信息化教学。
  一、还原诗歌情境,营造浓郁氛围
  诗歌是一种很重视美感的体裁,教师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构造出诗歌的画面与场景。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绝大部分时间只能通过口头描述或者平面插图的形式来实现,其力度显然是不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现在可以更多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还原诗歌的情境,从而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氛围。以《琵琶行》为例,其中学生需要重点理解、鉴赏并且熟记的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里面有很多关于"声音"的刻画,比如"转轴拨弦三两声""嘈嘈"等等,最为重要的是,这一部分读起来非常紧凑、急切、拨人心弦,并且流畅。如何来还原诗歌情境呢?既然作者在"声音"上着墨很多,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上模拟出这些声音。教师在朗读这一段诗歌时,同时辅之以搭配的声音,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声音模拟的感染下,自然地进入到意境之中。嘈嘈急语与切切私语交错出现,两种旋律更迭又融合,一步步地在听觉上推动学生跟随着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进入到琵琶女的心情之中。不难想象,在现场声音模拟的氛围环绕下,诗歌的情景将更好地被重新还原在学生的面前。
  二、拓宽学习广度,富化思维眼界
  在诗歌教学中,有一个环节非常重要,那就是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特别是在创作该首诗歌时的心路历程或者遭遇,以及诗歌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情况,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内涵、价值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信息化来实现,以此来拓宽学习广度,富化思维眼界。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里有一个"对比"的意义:47岁的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的"落魄"与三国时期周瑜时代的"风光",前者是诗人的现状,后者是诗人的追忆,这种对比进一步凸显出作者当前的情绪。从诗歌的这种对比手法来看,并不难理解,但更好地是让学生知道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以及三国时期周瑜时代的风光,由此才能更好地明白对比手法的运用。在这个时候,教师不妨选择类似于纪录片的小视频,简单介绍乌台诗案的短纪录片以及刻画三国时期周瑜的短纪录片。纪录片是以客观、公正、严谨、不夹杂私人感情的方式来陈述事件,学生可以借此更好地了解史实,同时,纪录片中涉及的其他知识,对学生来讲,无疑是对内容的补充。这种学习广度的拓宽以及思维眼界的富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三、激活诗歌形式,调动学习情绪
  在传统的诗歌学习中,学生都以熟记、背诵为基础,以理解为重点,以品鉴为升华,其承载的形式多是书面文字或口头听讲的方式。但诗歌是一种极其灵活的体裁,并且不同的人去诵读同一首诗歌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感悟,因此,更好的方式是教师利用信息来激活诗歌形式。特别是对于中职语文来讲,它更强调的是"用",灵活性对于中职教育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以《致橡树》为例,这是朦胧诗的代表作品。"朦胧诗"本身的特点就在于诗意隐约含蓄,主题可以被多元解读,诗人在抒发情感时,处于既要表达又要隐藏的这种"矛盾"之中,故而对读诗的人来讲,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以及以不同的身份去代入,都会产生不一样的解读。那么教师在开展这首诗歌的教学时,可以采用微课教学,选取合适的微课资源,从写作手法、情感表达、语言措施、体裁特点上,或严谨,或浪漫,或写意,用多种方式来激活出诗歌不一样的面貌。总的来讲,借助信息化技术让原本以书面文字呈现的诗歌"跃动"起来,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四、营造开放多元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最具有创新性的特征就是创造了更多公平的机会和包容的环境,让很多人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知晓世界,这意味着学习者拥有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征,借助信息技术来搭建一个开放多元的资源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我愿意是急流》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自学,在此之前,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学习不偏离轨道,教师可以设置一条问题链:全诗的中心是什么→每一个章节的内容是什么→诗歌的主题是什么→是否只限制于"爱情"这一种情感等等。将问题抛给学生后,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去思考答案。比如,有的学生会利用多样的信息检索技术来检索问题的信息,有的学生会在知乎、豆瓣、人人网等平台上发起话题讨论,有的学生会加入诗歌QQ群,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来交流思想、寻求答案等等。在这种开发多元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对于中职教育来讲,这也是运用工具、实践技术的一个锻炼。
  五、凝聚联动资源,鼓励互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材、课外参考资料、课堂笔记就是学生最经常使用到的学习资源。现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学习资源无限扩大,帮助学生将优质的学习资源都凝聚联动起来,从而鼓励学生们互动学习。以《雨霖铃》为例,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关注与诗歌文学有关的微信公众号,提醒学生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的优质文章,特别是在讲解《雨霖铃》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在分享给学生阅读后,鼓励学生在文章底下评论,或者看评论,把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与同样阅读了这篇文章的网友分享。当学生们与网友们或者文章作者就某一观点互动起来时,这种思维的激荡能够碰撞出璀璨的火花。教师还可以将校园网资源库的部分权限开放给学生,提供给学生账号和密码,给学生部分查看资源的权利,让学生自己在校园网上浏览更多与《雨霖铃》有关的资源或者参与到互动平台上举办的活动等。总之,就是借助信息技术把分散的各种资源都聚合集中起来,并且鼓励学生通过互动学习的方式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
  六、结合时代背景,鼓励创新学习
  诗歌的解读是多样的,并且是有时代特征的,这是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朦胧诗来讲,更是如此。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来创新性地学习诗歌。比如上文举例的《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歌可以解读为追求爱情以及对爱情的坚贞与渴望。与此同时,这又是一首内涵丰富、象征意义多样的诗歌,它也可以理解为对祖国的忠诚之心、对祖国民族的一种大爱。那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采用信息化技术来诠释对祖国大爱的解读。结合当下在号召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其本质是为了更多地释放和挖掘每一个人的内在潜力,让社会发展得更好,让祖国发展得更加强大,让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更有竞争力,这是当下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这个角度,创新性地将时代背景融入到对诗歌的解读中来,这对于训练中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有重要的意义。
  七、小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要全面深入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教学资源规划与投入上,不论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还是共享,都会深刻地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为教学活动注入更多创新的活力。中职教育学校的一线教师应当积极地拥抱信息化建设这股潮流,大胆地将信息化思维与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比如诗歌教学。通过还原诗歌情境、营造浓郁氛围,拓宽学习广度、富化思维眼界,激活诗歌形式、调动学习情绪,搭建开放多元的环境、鼓励自主学习,凝聚联动资源、鼓励互动学习,结合时代背景、鼓励创新学习这几个方面,来优化与提升诗歌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更好地掌握诗歌的相关知识,并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李晓勇.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8).
  [2]杨希瑞.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
  [3]许侠.信息化教学设计让中职语文课堂更精彩[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5).
网站目录投稿:山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