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仲夏夜之梦中海伦娜人物形象分析海伦娜是怎样的人


  海伦娜人物形象分析
  所有爱情都是荒谬的,无理性的。而我们生活着,便有权力去追求爱情以及那些和爱情相似的东西。
  ——题记
  写这篇人物分析的时候,我有再去看莎翁的《仲夏夜之梦》。不同的是,这一遍,我的着重之处不再泛泛,而是关注在了莎翁塑造的一位女性人物身上:Helena.英译名——海伦娜。她的个人形象似乎有着令我再次回顾一遍的魅力。
  剧中,一开始,狄米特律斯和拉山德这两个男主人公都爱海伦娜的朋友赫米娅,海伦娜是被遗弃的对象。戏剧高潮时,在森林里一群仙人们的戏弄下,两个男主人公又同时爱上了海伦娜。如此戏剧性,像是莎士比亚专门为像海伦娜这样的姑娘造的一个梦。原来真的可以有那么一天,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成为自己最羡慕嫉妒的人,毫不费力的让深爱的人也爱上自己。可是,美梦真的来了,海伦娜自己不相信了。面对两个男子同时求爱,海丽娜反复说他们是在嘲笑、挖苦、讽刺,拿她寻开心。个人觉得,这个时候的她,有着超乎寻常的清醒。
  莎士比亚对她始终还是偏爱和温柔的。最后仙王唯独没有解除对狄米特律斯所施的魔法,狄米特律斯说有一种力量使他对赫米娅的爱情像霜雪一样溶解了,现在回想起来,就像回忆一段童年时所爱好的一件玩物一样;而他现在一切的忠信、一切的心思、一切乐意的眼光,都是属于海伦娜一个人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海伦娜在开剧不久的一番话:"一切卑劣的弱点,在恋爱中都称为无足轻重,而变成美满和庄严。爱情是不用眼睛而用心灵看的,因此生着翅膀的丘比特常被描成盲目;而且爱情的判断全然没有理性,只用翅膀不用眼睛,表现出鲁莽的急性,因此爱神据说是一个孩儿,因为在选择方面他常会弄错。"还有她最后说:"我得到了狄米特律斯,像是得到了一颗宝石,好像是我自己的,又好像不是我自己的"。
  私下有去查各方面资料,有很多人在他们各自的立场给了他们各自的看法和答案,而作为西方的文学巨匠,在国外应该或许也有更多的多方面评价吧,秉着这样的想法,我在网站上找到了对其的具体论述:《仲夏夜之梦》的天真在于,它止步于梦醒的时刻,给观众看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它的深意在于,梦醒之后,这些人物就要踏入真实的生活,就像观众在帷幕降下后从剧院回到家中一样。可生活不是戏剧,也不是一场幻梦。在这现实琐碎的生活中,人们是否还敢记起曾经的某个仲夏之夜呢?这是朱生豪先生的译文,看起来赏心悦目,主题清晰。对于这部戏剧进行了整体阐述与论断。
  在参考了这些观点之后,大概从中提取了一些共同之处——海伦娜,作为莎士比亚作品中这一时期常见的人文主义的女性代表,有着莎翁心中女性的优秀品质,善良忠贞,热情纯洁,温婉镇定而又意志坚定,忠贞不渝,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爱情,而且她有着独特的个性,为着自己的心中所爱,从不放弃勇敢追求自己的痴心,为着心中那一份爱坚定等待。我觉得海伦娜也许就像是莎翁给她的一个梦——美轮美奂,但却似乎是虚幻而又缥缈不切实际的。就像是我印象深刻的那句台词:"他是我的了,好像又不是我的"。仿佛,只是一场虚无缥缈的梦。而这部剧的时间背景又是在仲夏的雅典,在这种种的虚架时空和地点的写作手法之下,我想,也许也和其人物形象和心态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对应关系吧。
  而就像是在课堂上讲过的,对于有许多人赞同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我是不认同的。也许是莎翁对于这个似乎在开剧之初没有人爱,也没有人在乎的姑娘的美好祝愿,或者是为了符合最后的人文主义的主题和喜剧的结局,但是就像是莎翁在这一阶段在剧中司空见惯的主题——爱和情体现的一样,有些爱情是偶然的产物,没有理由,亦没有目的,来的快,去的也快,所有的爱情都是荒谬而又毫无理性的,没有理智可言。同样,狄米特律斯的爱也一样。而对于我们而言,我们生活着,便有权力去追求爱情以及和爱情相似的东西。所以,我保留意见。在我看来,也许在剧后几幕,仙王将狄米特律斯的魔法一起消除,然后四个人开诚布公的谈一番,各自好好相处,对于狄米特律斯而言,海伦娜的爱意未尝一直都会视而不见,因为海伦娜是在剧中如此一个几近于完美的女性形象。那样,或许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才称得上是遇见真正的爱情吧。
  这篇人物形象浅析题目是——True love and ideal love.真爱与理想的爱,也是对于戏剧中海伦娜结局的个人理解。如果是我们自己,如果去选择的机会,对于爱情而言是会选择一直勇敢追求真正的爱恋还是直接接受魔法的作用选择接受这似乎理想而又完美的爱恋呢?
  理智与情感,梦幻与现实,莎翁似乎是圆了一个痴心姑娘的梦。
  最后,用《仲夏夜之梦》里的一句台词结尾——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真爱无坦途。
网站目录投稿: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