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保险业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从初期发展,到整顿、停业20年、改革开放市场回暖,再到如今中国保险业的繁荣发展,保险成为国民资产配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其发展历程也可以说是中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版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7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保险业更像是一部精彩的励志故事,如今已成长为保费3.08万亿元、总资产18万亿元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简要概括来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历史事件作为转折的跳板,才有了如今的保险大国。新中国保险业"长子"的诞生记 毫不夸张的说,新中国保险业前40年可以说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发展史。 太平保险业执照 1949年9月,和新中国成立各项准备工作一起,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保险会议,批准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太平保险业执照 建国初期,我国的金融领域可谓是百废待兴,此前旧中国的保险业被外商保险控制,但是很快这一局面便被打破。开国大典19天后,在西交民巷108号,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此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陪伴新中国一起走过40年的风风雨雨,克恢复国民经济之难,渡停业20年之殇,享改革开放之腾。 彼时,国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为配合国民经济恢复节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迅速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并以各地人民银行为依托,建立起了广泛的保险代理网。与此同时,人民政府对旧中国时期控制保险业的外商机构逐步清出,为我国保险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958年,还不满十岁的中国人保就面临了歇业的危机。当年10月,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 那一年的12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正式作出"立即停办国内保险业务"的决定。此后的20年,保险业进入了"冬眠"期,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的唤醒,保险业才再次焕发生机。沉睡20年后迎来新机遇 1978年,邓小平全面主持工作,重新回复高考制度,无数学子再次迎来新的机会,同样迎来春天的还有沉睡长达20年的保险业。 第二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政府决定恢复保险业务。1983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财产保险合同方面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颁布实施。 此后十年时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保险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果说前40年是中国人保的企业发展史,那么这个时期的保险业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多家保险公司相继成立。其中包括,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前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中国太保前身交通银行保险部、平安保险……打破了一直以来中国人保一家经营的格局,形成多家保险公司共同经营的局面。 1988年5月,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保险诞生了,保险业初步形成了四司各据东南西北一角的市场格局。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对于保险业而言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件发生:1980年开始,外资保险公司纷纷到中国设立代表处。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功认为,中国的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也是重要的见证人,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最迅速的一个群体,同时也是面临机遇时受益最多、面对挑战时遭遇困惑最多的一个群体。保险业也是如此。对外开放进程提速 保险业的改革进程和国家改革进程有着相同的脉络。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市场经济改革体制的目标,保险业也正面临了新的变化。同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平安保险公司获批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从区域性保险公司升格为全国性公司。 1995年,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确立了产险、寿险分业经营的原则,我国保险业进入规范发展新时期。同时,保险业对外开放试点城市从上海扩大到广州、北京等大中城市,一批外国保险公司获准进入我国保险市场。 1992年10月,友邦来了。美国友邦保险获准在上海开业,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带来了代理人制度。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公司委托,向保险公司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由当时崛起的中国平安等公司发扬光大,经历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把"双刃剑",虽然一定程度上活跃了保险市场,使得寿险规模反超产险规模,但也埋下了日后积重难返的弊端。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中国世贸组织,融入全球化成为每个金融领域都在尝试的"课题"。2004年底保险业率先在金融领域实现全面对外开放,成为了我国金融体系中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的行业。 2006年国务院发布《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专门针对保险业的文件。市场经济下,由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再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市场主体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借政策东风,保险业进入扩张期,以"双轮"驱动开疆破土。到2006年全行业总资产已近2万亿元,仅用了约一年半时间便实现翻番。2007年行业资金运用收益达2791.7亿元,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保险业的年保费收入一直保持一个十分可怕的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中国保险业的年保费收入从复业之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658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7.5%,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新型保险市场崛起 1992年全國只有6家保险公司,但截至2018年底,我国保险机构数量达235家,保费收入和总资产分别为3.8万亿元、18.33万亿元,保险密度2724元/人,保险深度4.22%,保险营销员队伍超过800万人。 保险市场规模先后超过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全球排名升至第二位,在世界500强中有7家中国内地的保险公司,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大国。 虽说近十年来超过20%的年均增速,但要把保险强国作为最终目标,我国保险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保险国家和市场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即"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要达到3500元/人,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2018年3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宣告了20岁的保监会和15岁的银监会成为历史,"新银保时代"正式开启。 正如中国人保董事长缪建民曾说过的那样:"当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挑战和机遇同生并存的大变局,面临着宏观经济周期、技术变革周期与行业‘新周期叠加的复杂形势,但仍具备化挑战为机遇的基础与条件,依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