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九年底清华底生活, 回头一看—— 是秋夜里一片沙漠, 却露着一颗萤火, 越望越光明, 四围是迷茫莫测的凄凉黑暗。 这是红惨绿娇的暮春时节: 如今到了荷池—— 寂静底重量正压着池水 连面皮也皱不动—— 一片死静! 忽地里静灵退了, 镜子碎了, 个个都喘气了。 看!太阳底笑焰——一道金光, 滤过树缝,洒在我额上; 如今羲和替我加冕了, 我是全宇宙底王! 赏析 人生是一条遥远而凄迷的旅途,回顾是这旅途中的一次次小憩。它令疲惫的旅人回首来路时倍感自信,又使他们在瞻望未来时重新点燃希望。"回顾"是一次沉思,回顾是一种准备,它总结的是过去,但意义却永远指向明天。闻一多在《红烛·雨夜篇》中的《回顾》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范例。 "九年底清华生活,/回头一看——/是秋夜里一片沙漠,"往事哪堪说,九年的昭华岁月,九年的春风秋露,留在年轻诗人心中的,只是一片秋夜般的清空和寒冷,只是一片沙漠似的贫瘠和荒芜。旺盛的生命之力,宏伟的青春梦想和周围死气沉沉的世界势必形成痛苦的牴牾,只"露着一颗萤火,/越望越光明,/四围是迷茫莫测的凄凉黑暗。"如果说黑暗象征着阴沉冷酷的现实,那么萤火则是诗人心灵中的一线光明,它随着岁月的流驶而越燃越大,形成了无边黑夜中一束小小的火花。"红烛"时代的诗人虽然憎恨现实的黑暗和冷漠,但心湖中仍然荡漾着光明的波浪,并非如后来的一池"死水"。因此;此时的他回首往事,虽有无限怅惘,但更多的仍是自豪和希望。于是第六句以后,诗人笔锋陡转,迅速从"凄凉黑暗"中跳出来,回到了宁静中饱蕴生机的现实:"这是红惨绿娇的暮春时节:/如今到了荷池——/寂静的重量正压着池水/连面皮也皱不动——/一片死静!/"在无风天气里寂静的池水象被付予了人的精灵,它们忍受着外界的重负,连躯体也不得舒展一下。这不正是在现实中踟蹰独行的年轻诗人的自我形象么?表面平静而实则蕴含着无限生机和力量的平凡景物经过诗人奇异想象的提升,立刻闪烁出诗意的光芒。积聚了多年力量的诗人,终于昂起头热情地呼唤了:"忽地里静灵退了,/镜子碎了,/个个都喘气了。/看!太阳底笑焰——一道金光,/滤过树缝,洒在我额上;/如今羲和替我加冕了,/我是全宇宙底王!"五四时代精神毕竟已耀然于天际,平庸而沉寂的现实再也不能维持现状了。"太阳底笑焰——一道金光,"使我们很自然地想起本世纪二十年代初,那翱翔于中国天宇的普罗米修斯的精灵——民主、科学理想和冲破一切现有樊篱的高昂的斗争精神。正是在新的时代情绪的孕育下,诗人充沛的主题精神复活了,他面向整个社会、整个宇宙提出了挑战:"如今羲和替我加冕了,/我是全宇宙底王!"这气冲寰宇、震聋发聩的呐喊,穿过七十年历史的沉滓,一直到今天仍能给我们以激昂奋进、慷慨奔放的强烈感受。全诗的情绪、格调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跌宕,前半部如波澜不惊的池水,后半部则如冲决险阻、惊涛拍岸的长江大河。诗人在全诗结尾处高昂的自我肯定,与同时代的《女神》那激情喷涌的呐喊、几乎异曲同工。年轻的闻一多对《女神》的成就极为钦慕,曾要求国内的朋友在出版《红烛》时,将版面和体式都印成和《女神》一样。这一方面表现了年轻诗人与当时的新诗坛盟主一比高低的勇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女神》的肯定和钟爱。可以说,《女神》和《红烛》都是"五四"时代催发的新生的婴儿。它们虽风格各异,但却都体现了"五四"青年踔厉风发、激昂奋进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