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真爱学生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学生的成长需要真爱,没有教师真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本文从真爱的前提、真爱的条件、真爱的技巧、真爱的体现、传递真爱五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论述了教师如何真爱学生、践行教师职责,用教师的真爱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真爱 班级管理 教育 平等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笔者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一直努力践行班主任职责,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努力探索更适合中职学生的管理方法。笔者发现,无论哪一类型的学生和班级,真爱学生都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学生的成长需要真爱,没有教师真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尤其是中职学生大多在中学阶段没有得到教师的太多关注。或是受到太多"关注"。他们比其他类型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真心的关爱。教师只有正确、适当地体现爱,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认为,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没有对学生的真爱肯定不行的。那么班主任又该如何真爱自己的学生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真爱的前提——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师生关系的处理在于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进行思考,班主任对于学生心理世界的了解程度决定了班级管理的效果和管理的程度。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真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看到他们的思想,既要透示他们身上的不足和缺点,更要看到学生们的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在平时的留心观察中,透过学生们屡犯错误的现象,看到他们思想的变化与进步的苗头。每个人不是生下来就会犯错误的,在有缺点的学生身上,在有性格缺陷的学生背后,一定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班主任要实现高效的管理,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真正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优势、不足,还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憧憬,尊重并接纳学生。 2.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 教师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还要了解其成长的环境,因材施教。对学生家庭环境的了解,就是对学生所处背景的了解。教师只单纯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还不足以实现高效的管理和师生交流,必须要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站,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甚至终生的性格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家庭环境的探析,就是对学生性格养成过程的剖析,就是教师对学生实现同理心的过程。例如笔者班上有一名男生,他是家里的小儿子,还有一个30多岁的姐姐,家庭条件很富裕,他从小被父母溺爱,行为举止不愿意受约束,总是违反纪律。但是笔者通过深入了解发现,学生在家里非常孝顺并且懂事明理,假期还能帮父亲料理生意,有一定的办事能力。又比如笔者班上另一名学生,他的家庭环境很特殊,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家长总觉得亏欠孩子,所以在许多事情上都按学生的意愿行事,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但是该生行为方式非常成熟,生活上也非常独立,课下交流时他的言谈举止显得比同龄学生要成熟很多。所以在每个学生不同性格的背后都有形成原因和背景,教师知道了这些原因和背景以后,原来的"坏学生"也就不那么"坏"了,甚至觉得他们的另一面还很可爱。 3.了解学生问题的根源 走进学生心理世界、了解学生家庭环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问题学生的错误行为根源。家庭环境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然而并非是全部原因。曾记得有一个例子,一位女学生学习非常刻苦,然而同学们都瞧不起她,常常跟在她后面起哄,女孩显得很麻木,为什么她无动于衷呢?原来在刚开学不久的一次考试后,老师在一次课堂测验时发现她对于基础性的数学题目都不会解答,数学基础非常差,随口说她不聪明。女同学周围的人听到之后也嘲笑她,从那以后她变得自卑、沉默了。如果这位老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里,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教育理念为主,就不会造成这位女同学的悲剧。这就是不了解学生造成的严重后果,所以了解学生是真爱学生的第一步。因此,教师除了要秉持"爱心、尊重"的教育原则之外,更应当体察学生情绪,了解学生在班级与同学相处的情况;更要时刻以身作则,为学生带来健康、正面、积极的影响,消除班级中的不公平现象,实现师生交流的和谐环境。 二、真爱的条件——破除偏见,相互尊重 1.公平对待学生是真爱的根本 真爱学生,必须要有正常的心态,相互尊重,破除偏见。班主任对学生不能有任何的偏见,这是非常难做到的,但也是必须做到的。公平对待学生是学生真心尊重教师的前提,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有一定的偏见或是不太喜欢某个学生,那么教师就会在平时的交流中不经意流露出来,也许只是一个眼神,可是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态度,从而使得学生的内心产生变化。这个改变也许就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学生就会变得叛逆或逆反,对教师的要求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慢慢地,学生就变成了"坏学生"。 2.师生互相尊重是真爱的条件 在班主任的管理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是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如果教师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就会有效果。记得笔者班上一名学生是新插班的,该生刚进班的时候比较逆反,而且性格活泼好动,每次笔者对他违反课堂纪律进行教育的时候,他都摆出一副充耳不闻的样子。有一次笔者在班会课上用小纸条的形式与班级所有学生进行交流时,发现他在纸条上写道:"我也许不是教师眼中的好孩子,但我会努力上到毕业。"这句话让笔者很吃惊,他为什么会认为他不是教师眼中的好孩子?后来笔者了解到他从小学开始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教师总是批评他,平时有意无意在话语和态度上表现出不喜欢他的样子,这种情绪传到他的心里就留下了"坏学生"的烙印,于是他开始对教师有逆反态度,慢慢地他就真的成了他和教师心中的"坏学生"。了解情况之后,笔者在与他交流的时候就会注意一些细节,例如保持笑容,经常与他聊天,让他感觉到平等、被尊重。慢慢地他感觉到教师并不讨厌他,他的态度也有了变化,从开始的抵触到主动与笔者聊天,在班里的表现也有了明显改变,课堂纪律好转,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再逆反。所以只有班主任以爱心、耐心、诚心相待学生,破除偏见,以浓浓的师爱激励学生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份爱心才会永远藏于学生心中,让他们感谢老师的关心教育。所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真爱的条件。 三、真爱的技巧——学会倾听 教师真爱学生,要学会倾听,这种倾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眼光去评判,以学生的大脑去思考,以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切忌高高在上。只有这样,才能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思想。这样教师会慢慢发现学生都很可爱,他们有的阳光,有的天真,有的懂事,有的很有理想。当然在交谈中教师也许会听到一些自己认为不好的事情,但不要马上板起脸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听完他们的话,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用他们的思维去思考,重要的是一定要加上教师正确的观点和原则,进行分析引导。实际上,学生在这个年纪有很多优点,但可能有的學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使得他们的一些优点被隐藏起来。教师应该找到学生的那些挫败点,然后唤醒那些被掩藏的闪光点。所以如果说真爱学生有技巧的话,那就是学会倾听,从而了解他们、走进他们,会发现他们是那么青春阳光、那么可爱。教师爱学生,必须从倾听开始,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信任、尊重教师,愿意支持教师的工作。 四、真爱的体现——宽容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经常有人说:不管自己的孩子犯了怎样的错误,父母都会原谅的。那是因为父母真爱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师的笔者也应如此。学生就是老师的孩子。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犯错误很正常,一点错误不犯倒不正常。而允许学生犯错误,是班主任应具有的最起码的宽容。班主任应把学生犯错误看作学生人生必经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在谬误中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在克服错误中成长的。班主任宽容学生的过错,实际上是把一种信任、一种责任交给学生,从而激励学生尽最大努力去改正自己的过错,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宽容,是对学生的一种保护、一种发现、一种激励、一种理解,是师爱的应有之意,但绝不是纵容、退让。每一位班主任都应学会宽容,学生会被教师的宽容所感染,从而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努力去完善自己,并在被爱中学会宽容他人。 五、传递真爱——微笑的艺术 1.学会微笑 微笑比发怒更有效。当学生出错的时候,有些班主任总喜欢严厉地批评,结果学生不高兴,自己心里更难受。微笑教育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发怒、责备会使学生产生排斥、抵抗的心理。学生没有体会到教师的爱,还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吗?所以,班主任应学会对学生微笑。对教育而言,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哪怕是一个带有笑意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亲近。 2.微笑的力量 记得笔者在一次上班会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很热烈,都在相互讨论这什么,不能安静下来。笔者说了句:"同学们安静下来。"结果声音完全淹没在他们的讨论声中。于是笔者走到讲台前面,端正自己的站姿,默而不语,保持微笑地注视着学生,很快就有学生反应过来,不说话了,但仍有部分学生由于讨论得太投入没有注意到,这时有一位班委大声喊了一句"闭嘴",表情很生气,声音很大。学生一下子安静下来,看了看班委,又看了看笔者,全都意识到自己刚才的错误。笔者又停顿了大概两秒,然后说:"首先,在教室里包括我在内,都不应该大声、愤怒地喊,这样失了身份,对别人也不够尊重。"笔者一边说,一边用眼神看向了刚才说话的班委,并且给予微笑,这个微笑是对他维持纪律的奖励以及对他的爱护,学生领会了笔者的用意,也知道了刚才自己大声喧哗有些过分,低下了头。"其次,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自制力,为什么需要别人的提醒呢?"此时教室里很静,学生的表情是无可奈何的严肃,他们已经做好了被笔者长篇大论说教的准备。于是笔者带着宽容的微笑,继续说:"大家现在的表现已经做到了自我约束,符合上课的状态,那我就不用再对大家说教了,不是吗?"此事之后,每当笔者希望同学安静下来时,就端正地站好,保持微笑,注视着他们,学生马上安静下来了。 六、小结 其实方方面面的例子还有很多,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天都值得教师去记录,值得教师去回味,这些点点滴滴汇成了师生间最珍贵的感情。这些是笔者班级管理方面的一些心得,有人可能会认为,与学生走得太近,师生之间的界限不明显。其实这只是表面,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在内心。看上去师生像朋友,那是因为站在彼此尊重的立场,人格是平等的,但并非是身份的平等,不表示长幼无序、尊卑不分。学生的尊重体现在对班级的工作中,体现在老师要求的执行力中等等。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如何真爱学生,这是永恒的话题。但有一句话,曾经震撼了许多教师的心灵:请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做人的快乐。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而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是为了分数而生存,而应该是学习为他们更好的生存服务。只有教师真爱学生,尊重学生,不歧视学生,无论是学困生,还是调皮的学生,都关心爱护,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何强. 浅谈对中职学生的班级管理[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3. [2]李丽梅. 中职班级自主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3]刘秀兰.班级管理"三化"——谈中职班级工作体会[C].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 [4]王金升.中职学校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5. [5]陈枫叶.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网友世界,2014(14). [6]黄思群.浅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职班主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