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自身比较突出的学科特点:技术运用性强、丰富的变化性和时代特色鲜明性。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肯定不能完全沿袭传统科目的教學方法,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特立独行的教学方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开课伊始还对计算机揣着好奇和轻松娱乐的心态,有人甚至觉得可以玩玩游戏、看看视频。但随着课程的开展与深入,他们会逐渐感到许多硬性的东西需要记忆和反复练习,逐渐感到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习兴趣于是一落千丈。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一定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下面,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几条课堂教学心得。
  一、善于引导学生,牵引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亦是启迪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手段。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适时加以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我们一定要利用并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并认真解答学生发现并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大家的每一个进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与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比如,在引导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时,因为Windows人机交互功能比较强大,因此有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稍作了解后,就能改变各种花样来展示自己的能力,诸如改变桌面背景等。如果我们单纯地认为这是无理炫耀并给予批评或者处罚,那么肯定会影响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可以这样来做:在讲课之余,我们请这些学生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创新经验"。如此设置不仅让学生通过相互学习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操作方法,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探索小成果给予了肯定态度,让他们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当然,必要时我们也要提示大家没有根据的恶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的。
  二、注重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整体性的教学设计过程分解为诸多要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掌握和发展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要从教学系统和整体功能出发,保证"目标、学生、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课标,精心选择素材,设计好相应的学习任务,确保每节课都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我们能够尝试进行"局域网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人机交互双向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目的,大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还在课堂上应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由几个兴趣、个性、学习倾向、学业成绩等几个方面相近的学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使课堂教学更加民主、科学。
  四、不断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准确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持续发展并完成有效教学。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就需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我认为要开展好教学评价必须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激励性的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以选拔人才或评优为目的的,而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的的课程。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对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用欣赏的语言来激励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力。二是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反思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必须重视对自我教学的反思。常见的教学评价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成绩等,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对教师教学状况的评价,可以促使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改进调整教学方式、进度和目标等。三是因才施评。学生水平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故教学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才施评。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评价尺度,给予不同的机会,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不但要评价好学生的作品,指出其作品得意之处,提出更高要求,也要评价学习落后的学生,肯定学生闪光点,帮助树立信心,进行针对性评价,促进学生改正不足,这样才能刺激每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满足感,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总之, 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教育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观念,要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文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浅谈[J].中小学教育,2013,1-33.
网站目录投稿: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