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心理学知识社会群体的判断


  上一篇文章中和大家讨论的是"决策模型"相关的知识。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社会群体的判断"。很多情况下,其他人会对决策者产生很大的影响。
  就算是最独立的决策者,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强烈影响。
  心理学上在研究一个人做判断的时候,会把这个人视为"政治家",他必须对自己的"选民"(比如他的朋友、佳人和同事)负责,并且总是关注"如果我这样做别人会有什么反应","如果别人质疑我的观点,我该怎么说服他们"这样的问题。外部评价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社会易化
  对于简单、熟练的行为,人们在有旁观者的时候会表现得更好;对于复杂而且还没有掌握好的技能,人们在有别人在场的时候会表现得较差。
  这个概念很好理解。而对于这个概念如何运用,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技术工作是难度不小的工作类型,再加上现在速成的技术人员特别多,所以对于技术工作有绝对自信的人少之又少。根据社会易化理论,当有人站在技术员身后看他coding的时候,他出bug的几率会大幅度增加。所以在工作中,尽量不要在技术类人员工作的时候让他感觉有人在围观他,否则会严重影响他的工作效率。
  相反,从事BD工作的人员,一般来说性格比较自信,如果BD出去谈判的时候,有几个人陪同的话,他谈判的表现也会变得比平时更好。
  社会性懈怠
  当人们作为一个群体的一员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不会像自己独立完成时那么努力。
  也是非常好理解的一个理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拔河比赛中人数越少,每个队员的出力程度越大;创业团队在规模较小的时候迭代速度非常快,经过一轮招聘人数增加之后,每个人的学习和迭代速度就放慢。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处于群体中的人们,不会像独自行动时那样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和最终结果有那么强的关系。
  所以该怎么克服这种现象呢?
  首先作为团队的管理层,除了给人们合理的进行分工之外,在每次项目进行到一个你设定的里程碑时,要点对点指出同事的具体工作和贡献,让他们感觉抵达里程碑和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产品开发的时候,主动找出高质量的天使用户,多和他们接触,让他们成为你的特约用户,让他们尽可能给产品合理的反馈甚至是做口碑传播,也是基于这个理论,否则如果让他们感觉只是普通用户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对于产品的热情可能会逐渐消退。
  旁观者干预
  在较大的群体中,给予帮助的责任会被分散,当人面临是否干预某件事的决策时,他人在场就会影响到他们如何决策。
  这个概念或许稍微有点抽象,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拉坦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一些学生独自等待,或者是与陌生人一起等待,或者与一个不采取任何行动的假扮被试的人一起等待。他们在等待的时候,在他们隔壁放一段录音,先是碰撞声,"噢,我的脚!它,它动不了了……噢!我的脚踝!我不能移开这些东西!"听到这段录音之后,独自等待的学生中有70%会过去帮忙,而两个陌生人待在一起,只有40%的学生表示要去帮忙。也就是说,有他人在场时,人给予帮助的倾向会降低。
  所以在办公室里,发生一些麻烦之后,尽量克制自己"反正会有别人来搞定"的想法,多主动去处理问题吧。而论坛类的产品,也可以通过设置"回答他人提问的方法获得奖励"来进行运营,避免旁观者干预的发生。
  社会比较理论
  人们通过把自己和他人作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因为人们具有评价自身能力水平和自身观点恰当性的需求(社交需求和受尊重需求)。那么在缺乏客观的、非社会性的标准时,人们就会把自己和他人作比较。并且,人们更愿意和那些观点和能力与自己接近的人作比较。
  并不是一个很难理解的观点。那么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尤其是同事),就不要经常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要求进行比较(比如让你的同事和BAT的尖端人才相比),那样会让他很不爽。
  同时对于产品来说,知乎就是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点。因为很多知识,并不是像数学考试那样,有一个统一标准来进行量化考核的,所以人们只能靠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来评判自己的观点。同理,利用这一点,再加上很多模棱两可,没有数据和案例分析的文字,搭建出一篇"大众喜闻乐见的文章",然后这种文章经常会被疯转,因为这种文章首先说法很模糊,很多人读了之后反而觉得"我也是这么想的",在和媒体平台这种有一定背书的观点对比之后,用户获得了成就感,于是进行了转发。
  社会性痛觉丧失
  当人们把自己与一个有很高疼痛耐受性的人做比较时,这种比较实际上会导致人们体验到比其他情况更少的疼痛感。
  这里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比如玩DOTA或者《英雄联盟》这种团队型游戏,认为一个人玩没有和朋友一起开黑玩有意思的玩家占大多数,在社会群体中,愉悦的情绪也是会互相传染的,也就是所谓"独乐不如众乐"。
  而比如夏天一起和朋友们出去吃饭的时候,就算天气真的很热,只要大家都不说"热",没人带头脱衣服,那么其实这个群体的"耐热性"是无形中增加了的,然而一旦有人带头脱外套了,那么很多人会跟着一起把外套脱了。
  运用到工作中的话,尽量让办公室里面活跃的,喜欢带节奏的人开口说"加班很烦"这样的话,如果大家都默默地接受加班,那么大家的抗压能力其实默默地就提高了。
  群体盲思
  当群体具有凝聚力并且相对不收外界影响时,群体忠诚和从众压力会导致群体盲思。群体盲思会导致心理活动的效率、对现实的检验和到的判断发生退化。
  群体盲思有如下几的一些特征:
  大多数成员认为自己无懈可击,过分乐观和过度冒险
  集体努力对警告采取忽视或者对其进行合理化
  对群体固有的道德观深信不疑(晚清时期的顽固派)
  认为提出建议的人邪恶或者太弱小
  任何不同意多数人意见的成员都会受到压力
  关于全体意见一致的错觉
  自封的"精神保卫者",使群体远离任何可能破坏群体自满感的信息(很多创业团队中的人会选择屏蔽对自己项目不利的信息,导致CEO信息渠道被堵塞)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避免群体盲思呢?
  团队领导鼓励不同的意见和批评
  团队领导应该避免一开始就表明自己的偏好(例如开会的时候由职位最低的成员先发表意见)
  与其他群体共同考虑和讨论同一个问题(避免团队的封闭)
  群体成员应定期与信任的同事对群体进行审议,并向群体报告讨论的内容
  真是任命某位成员担任批评者的角色
网站目录投稿:映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