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家长当明白孩子成长的路上买不到定心丸


  据媒体报道,广州市天河区有一家人花了700万元买学位房,原以为给孩子准备了不错的"起跑线",可没想到的是,教育局最新公布的招生方案作了"地段微调",该房产的"优质学位"没了,真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实,这家人的孩子离上小学还有好几年,只是因为近年来"择校越来越严",考虑到只有学位房上学才有保障,而且担心未来几年学位房价格会更加高涨,所以才决定提前购买了这套学位房。为了买这套房子,除了自有资金,还向双方老人及朋友借了钱,四位老人连棺材本都搭上了。
  我们习惯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家长为什么会如此拼命地择校呢?这里有四个不得不说的原因:
  一是家长"得失"心理。尽管不排除一部分家长择校是盲目"跟风",看到别人择校,自己也跟着择校,但多数家长是看到了择校的利害关系并作了"得失"的分析与比较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
  二是"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促生了买房需求。"免试入学"意味着排除"分数择校",即按照孩子的成绩和分数的高低"择优录取";"就近入学"意味着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地段或划分的学区入学。假如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它还意味着排除"权力择校",即杜绝"条子生",避免权力之手"暗箱操作",所有适龄儿童都无条件、无差别、平等地享有入学的权利。
  三是学校等级带有附加效益。现实中,学校是有等级的。孩子上的是"重点中学",将来上重点大学的机率就比那些读"普通中学"的学生高,不仅"升学率"更高,"重点率"也更高。"重点学校"是"社会精英"主要来源。
  四是家长有"择教"需求。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孩子的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择校的本质是"择教",即选择能有效提升孩子素质的教育。学校与学校之间在教育的理念和服务的质量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学校教师整体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学校管理"到位","教育质量"好,自然成为孩子及其父母优先选择的对象。有些学校在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等方面都让人"不放心",自然没什么人主动选择了。
  进入信息时代,教育在个人的生存发展及人生幸福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社会的人力资源将更加稀缺,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将更加凸显。觉醒的中国人会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学位房"之所以抢手,其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反映的主要不是房子本身的安居价值,而是它在提升人力资本方面的价值。700万元买来的房子竟然读不到"名校",家长能不"傻眼"吗?
  但家长真正要明白的是,孩子成长的路上没有"定心丸"。教育不是普通的商品,花了钱就可以买到它,就可以占有它,就可以一劳永逸地享受它。为孩子争取"优质学位"本来无可厚非,但所谓的"优质学位",并不等于"优质教育"。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养有关。因此,与其花血本去"抢"学位房,不如多下点功夫提高自己的素养,以及教子之法。比如,多关心孩子与其环境的动态的关系,让孩子自由地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宜替孩子设定目标和环境,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当然,市民的觉醒和家长的选择需求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法合理地调整地段和学位,但是要清楚"政策无小事,决策须谨慎",避免"瞎折腾",要保证决策的程序正义,保持政策和规则的连续性,不能让家长既操心又闹心。
网站目录投稿: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