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步步错打工仔赔钱赚经验


  湖北人小李在江西打工五年,手里攒下一些积蓄,产生了创业的念头。因为看到当地白蚁成患,市场有需求;同时,他刚好听说有一个专治白蚁的新产品上市,市场反馈不错;还有一点,本地的几家同类公司都很赚钱,最让他心动不已。于是在2008年初,小李投资6万元,成立一家治蚁服务公司。
  盲目跟风,入门遭险
  不进不知道,进了吓一跳。入行后小李发现,当地的数家治蚁公司从设备到产品,一应俱全,行业已接爱市场饱和状态。自己虽然使用新产品,且效果不错,但短时间内很难争取到顾客。小李是个肯吃苦脑筋又活络的人,他迎难而上,从市场最低端做起,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家地上门推销,耐心向客户讲解。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之后,小李扭转了亏空的局面,并在当地业内有了一点小名气。
  求大求全,积压资金
  公司开始盈利,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小李使用的是一种新上市场化学制剂,治蚁效果很好。但他看到其他的公司除制剂药品外,还有一些专业的设备,可以承揽较大的工程。小李认为,自己现在已经占据了部分市场,可以考虑扩大规模。就不顾周围人的反对,花了将近3万元购置了一些设备,准备把市场做大。设备买回来了,却没有客户上门谈业务。原来,他们觉得小李的突出优势还在于他原本使用的产品,而这些设备与其他治蚁公司的效果差不多,收费上也没什么优惠,所以不管小李如何磨破了嘴皮,就是不买他的账。结果,这3 万元不但没有赚钱,反而占用了资金,使得公司周转一段时间内出现了问题。最主要的是,这还为以后的股东拆伙埋下了伏笔。
  公私不分,草率用人
  小李的公司是两个股东出资。根据最初约定,小李负责具体事务,另一个股东、也是他的老乡并不在公司担任具体职务。在公司赚到钱后,老乡突然提出安排自己的一个亲戚在公司内协助小李经营。当时小李心里都放在开拓市场上,没深入思考就答应了。在小李购买设备积压资金之后,老乡的亲戚在公司内说了一些闲话,认为小李管理不善等等。小李对此很生气,就找到老乡,希望把他的亲戚辞退。这时老乡才说出了心里话,说公司不是你一个人的,我不在的时候那个人就代表我,你没资格辞退。小李非常窝火,一时又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好忍气吞声,暂时凑合。这一来,那个亲戚更加趾高气扬,一副完全不把小李放在眼里的架势。
  机制僵硬,人心浮动
  公司的其他员工看出了这其间的微妙关系,纷纷提出辞职,甚至在小李接单开工的当天,还闹出了工人罢工溜号的事情,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当然,工人离职并非全是因为公司内部不合,也有小李的原因。小李用人,和他的老乡一样,存在着两个很重要的误区。第一个,你办事我不放心,对谁都不信任。其他公司经常有这种情况,即在完工之后,客户把工程款交给工人带回。小李却明文规定,不许除他以外的任何人跟客户直接交易。有一次,为了区区几百块钱,他竟然放弃了在外地洽谈生意的机会,大老远跑回来结账。对此,工人嘴里不说,心中却极为不满。第二,又要马儿跑得快,又骠马儿不吃草。小李给工人定的都是死工资,即使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也没有多给工人一分钱,更别提什么加班费、奖金之类的了。这样一来,工人变得很浮躁,只要有了更好的出路,二话不说,拔脚就走。上一次罢工事件,就是因为工人提出加班费的要求被小李的拒绝之后才发生的。
  口头协定,自毁前程
  眼看着一桩好买卖要化作了泡曩,小李找到老乡想坐下来好好谈谈,大家重新团结起来,或者干脆好合好散。结果没谈几句,老乡就翻了脸。说你跟我就是个口头协定,现在说不干就不干了,那我的损失谁来弥补?小李反问,我的损失又怎么算?两人一言不合,大吵一顿,老乡还把小李告到了法院。虽然在司法机关的协助下,两人顺利地分家。不过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传十、十传百,一些客户知道了小李与老乡合作产生了纠纷,对他的人品都产生了怀疑更不要说请他来治蚁串了。小李独立经营不久,公司无力为继,最终在2008年11月初解散。小李总共亏了三万多元,算是交了买经营"学费"。
网站目录投稿: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