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蓝军战略经典读后感有感


  《蓝军战略》是一本由孙黎著作,平装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8-4,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蓝军战略》读后感(一):天下战略,生生不息
  本书从各个纬度对蓝军思维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详细的解读,全面的分析,拜读之后,思考良多,收获颇丰。深刻认识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个人成长也有重要的意义,不管是经营企业还是个人发展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跳出舒适区,勇于自杀,用于自我否定,自我救赎,才能永远立于不败,生生不息。
  《蓝军战略》读后感(二):蓝军战略,启迪人生新战略
  蓝军战略在商学院的教育中,专门从对立面分析、策划,提出潜在替代方案,对于磨练学生思维,提高创造性,有很高推广价值,对于有经验的EMBA来说,从红军思维的实际工作中暂时解脱,拥抱蓝军思维,可以使培训更有价值!
  从更广泛的范围看,蓝军思维不仅可以服务政府,更可以使当前政府从投资驱动型的经济结构转型到消费驱动型新模式!
  孙黎教授在西安交通大学授课《蓝军思维》
  《蓝军战略》读后感(三):读蓝军战略看中美贸易战
  详细的读了孙老师的蓝军战略,很受启发,蓝军战略提到了主要观点是;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人为的创造一个红军的对立面,在矛盾中推动阴阳转化,在冲突中增加活力,在复杂环境中增加韧性,从而实现奇正相生,生生不息。
  从蓝军战略看中美贸易战,面对着国内各种批评,大家认为是美国在遏制中国,阻碍中国成为世界老大,甚至上升到危及民族的情绪上来。但是大家要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从蓝军思维来讲,中美贸易战为我们中国企业也提供了很多机会,比如贸易战倒逼我们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贸易战让我们认识到补贴的问题,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摆脱补贴;贸易战同时提示我们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中国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得到收益。
  另一方面,贸易战促使我们考虑如何减少贸易壁垒,开发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国内能带来的新就业机会和西方先进管理模式导入。同时贸易战的发生,我相信会得到最终的解决,让贸易更加公平,开放,有利于中国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行,中国企业将转型更加有竞争力,像华为、大疆、阿里巴巴等企业更好的全球化,这些未必都是坏事。我们要换位思考,如何在当前情况下,化被动为主动,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好的发展。
  《蓝军战略》读后感(四):为创新创业鼓与呼
  因中大岭院张教授推荐,从广州图书馆借得《蓝军战略》,断断续续用了三周粗略看完。此书上市不久,图书馆在库量充裕,品相也非常好,暂时不必自己购买了。
  受去年中印边境冲突影响,朱日和军事演习基地开始被更多人所知晓。倘若大家平时对军事新闻有所关注,可能还会听过"踏平朱日和,活捉满广志"这句动员令。动员令虽然豪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33次较量中满广志仅阵亡一次,从未能被"活捉"。满广志带领的"蓝军"是我军实兵对抗的假想敌部队,完全按照"敌方"的装备、建制和文化进行武装,目的在于不断寻找我军的弱点和磨练我军的战法。
  战略管理里的"蓝军"虽然不一定能有满广志这种良将和逆天的装备配置,但初衷和目的是大致相同的。由于"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并且敌人和朋友在特殊的环境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分清谁是蓝军之前很有必要划清楚讨论的边界在哪里。本书讨论的蓝军大致可以按三种边界分类:
  第一类以国家为边界,创新型行业是传统行业的蓝军。以美国为例,每一轮经济危机后都能在政府和资本的推动下诞生大量的新型企业,将一众巨无霸传统企业从财富排行榜上挤下去。反之则以日本为例,传统行业和利益集团绑架了改革和创新,在新一轮互联网浪潮中有原地踏步的迹象。
  第二类以行业为边界,创新型企业是传统企业的蓝军。创立小米之前,雷军虽然已经成功创办多家企业,但是对于如何做手机则是从零开始,但时至今日小米已经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并借助庞大的用户基础将业务拓展到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对更多行业的更多企业造成潜在的威胁。
  第三类以企业为边界,创新型业务是传统业务的蓝军。华为是最早设置内部"蓝军"的国内企业,通过带入竞争对手的角色不断的进攻传统业务,为每一个"华为的冬天"雪上加霜,推动传统业务快速完善、提高和改革,待到与竞争对手真正正面搏杀时无往而不利。
  如果仅考量企业为边界的内部蓝军(这也是本书的两个重点之一),一般会产生一个疑问:企业已经有市场部在专门研究竞争对手的战略并制定反制措施,那市场部是否就是企业内部的蓝军呢?这个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市场部和蓝军有什么区别?
  市场部获取的信息往往是已经发生的、不具有前瞻性的,对于竞争对手未来策略的预测也是基于其筛选后释放出来的有限信息的,并且所采取的反制措施往往也是基于企业现有的资源、架构和文化的,因此可视为一种"被动"策略。而企业的蓝军更需要主动的基因,主动地创造冲突,主动地挑战现有的经验、文化和能力,主动地进行自我升级不算形成新的不对称性。也就是说蓝军并不是站在自己的视角去研究竞争对手在干什么和想干什么,而是站在竞争对手的视角上研究怎么去攻破自己,蓝军每一个可能成功的策略都需要企业自身认真对待、提前研究对策和做出相应调整的。
  相对于市场部的职能,蓝军的思维更具有前瞻性和客观性。同时企业蓝军对于组织管理的要求也更高,蓝军需要更高的授权,更宽容的环境,更扁平的架构和更有效的绩效制度。
  在互联网浪潮背景之下,蓝军的战略思维模式和传统业务、企业和行业都有更为显著的区别。蓝军很难一开始就确定明确的战略方向,往往手段先于目标,摸着石头过河,在过程中大量试错找到可行的方案,这些方案通过不断的迭代调整进行完善,而无法一次定型;蓝军在漫长的摸索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蓝军不能自我设界,要勇于突破边界,网状发散而不是线性发展。
  蓝军这些思维模式很容易让人对传统的战略思维产生怀疑,本书也用一个章节进行了开放式的精彩分析。目前较为新潮的代表性理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在市场过程中发现机会"和萨拉斯.萨拉斯瓦西的"奏效创业理论"都对迈克尔.波特的定位理论包括五力分析等工具形成挑战。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互联网和金融资本的加持下行业变化和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一个行之有效的战略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因此传统的定位理论需要主动地提高频率,这种高频率的战略分析也就近似所谓的"过程中发现机会"。如果用图形来表达,波特定位理论认为企业发展过程像阶梯状的离散曲线,而后两者的理论则认为其是连续的平滑曲线,并不存在稳定的阶段,在数学上这两种曲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以普乐美为例,每一年都有几十个团队对其进行研究,用的都是经典的分析工具,但做的都是蓝军的工作。战略管理理论为研究者提供了众多的理论模型和分析工具,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使用这些模型和工具则体现了研究者的能力。
  从作者的自述得知,此书成书历时几年,涉及与众多学者和企业家的交流,旁征博引,讨论广阔,但也因此容易令读者眼花缭乱,理不清脉络。如有再版,建议作者重新梳理全书布局,窃以为不妨以三个主题为框架:
  国家如何运用蓝军思维支持创新创业?
  企业如何运用蓝军思维进行创新和抵御挑战?
  创业型企业如何利用蓝军思维求得生存和发展?
  作者黎军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的创业与创新副教授,在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背景下,此书也不妨看作是为全民创新创业鼓与呼。
  注:本文是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张建琦教授《战略管理》课程选读书目读后感。
网站目录投稿:访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