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次专业论坛上,与会人员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实务界人士普遍反映,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讲起公司战略、财务战略来头头是道,但在做具体分录时却不尽如人意。 会计毕业生不会做分录,到底是谁之过?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个问题上,高校和实务界应该如何分工? 不会做会计分录是否有"过" 针对毕业生不会做会计分录,在探讨"谁之过"前,有必要明确"是否有过"。 当记者就这个话题在网络上发起讨论时,部分会计人认为,毕业生会做会计分录,不一定代表精通实务,财务会计教育不应该过分强调做会计分录。 的确,分录是记载财务活动的会计处理,毕业生只要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就能做好,只不过需要时间和实践。 不少企业尤其是分工比较精细的大型企业在招聘会计新人时,并没有对做账提出明确要求。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部长李嘉就表示,会计做账是纯技术活,应该说不难,毕业生利用学校的知识就可以应付。现在对新入职员工的检验不侧重于其是否会做账,而是其思维和逻辑能力、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理论基础是否深广等等。 201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冯玉然,曾经参与了近30家知名国企的笔试、面试,并得到了其中17家的入职邀请。他结合自己的经历谈道,毕业生不会做账并不会对其找工作产生特别大的影响。 但记者也了解到,还是有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招会计新人时,要求他们会做账。 上海瑞雀服饰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黄霞解释说,现在民营企业更愿意招熟手,如果招新人,就会希望新人到岗后能立马上手。"当然,我们也会要求毕业生对会计准则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能与实践相结合。此外,他们的学习能力、个人品德也是我们考查的重点。"在论坛中,一位会计人提倡综合看待这个问题,在就业前是否要学会做会计分录的本事,这与毕业生对自己今后的定位有关。"毕业生如果就是想做一名严谨的会计人员,那就应该学习做分录。另外就是一些特殊岗位的会计人员,如税务会计,也会要求做好分录。" 会计教育不等同于职业培训 如果说能否做好会计分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毕业生的实务能力,那么接下来就可以探讨,毕业生的会计实务能力差,到底是谁的过失?在这次论坛上,实务界人士提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会计实务功底欠缺,大学会计教育存在失位之嫌。而会计教师回应道,当前的企业会计准则不同于以前的分行业会计制度,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教育,很难实现学生走出校门就能满足实务界的要求。再者,若大学仅仅教会了学生如何暂时应对实务的需要,那它跟技校有什么区别呢?另有全国会计领军班代表认为,实务界和学校均有责任检讨自己。一方面,实务界的实用主义暴露出实务界不愿意对新进员工进行系统的入职前岗位培训,折射出会计人力资本投资的专用性问题;另一方面,实务界人士对不同定位高校的毕业生做了"一刀切"的要求,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不同高校毕业生定位应该有所不同的内在规律。而高校应该反思的是,会计教育是不是就一定要以满足实务界的需要为己任。他们认为,大学会计教育不应该是会计职业培训,大学提供给学生的是系统知识和初步的技能。 而据记者调查了解,针对刚入职的毕业生,目前大多数的企业是有岗前培训的,但主要是针对企业层面的制度或者流程,不会具体针对某一个岗位进行技能训练。对于制作会计分录等实务工作,企业一般会采用"老人带新人"的办法。 因此,实务界需求和大学教育之间的鸿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而且通过双方的努力,这条鸿沟正在越来越小。 李嘉介绍说,广西当地一所财经类高校结合实务界的需求,开设了注册会计师班,这个班的学生都有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等方面的知识背景,理论和实践衔接得很紧密,企业很愿意用这样的学生。 "虽然现在我们教授的重点还是分录,但我们会融进一些需要进行会计专业判断的内容,让学生去发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风险与导向审计研究基地执行主任聂萍对记者表示。 另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起了自己的实习基地,学生如果能利用好毕业前的实习机会,那么在就业前学会处理会计分录这类实务问题就不在话下了。 冯玉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找到工作前,他总共做过6份正式的实习工作,因此基础的实务操作要求完全不会成为他找工作的绊脚石,不管企业对新人有没有会做会计分录这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