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心理危机调研基于学生视角


  王珂 张晓冬
  【摘 要】顶岗实习作为高职学生毕业前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走向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顶岗实习中,学生通常会出现无法适应工作,对未来迷茫困惑等心理问题,为了培养具有心理素质过硬的高职技能型人才,需要学生对顶岗实习中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干预,帮助学生平稳过渡至职业生涯中。
  【关键词】顶岗实习;心理危机;调研
  在高职教育中,顶岗实习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实现高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因此,顶岗实习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之间的桥梁,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实际效果。转变学生思想,促其积极参与顶岗实习,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建立有效的顶岗实习心理干预机制,是加强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心理状况
  校企合作下的顶岗实习学生,会存在依赖心理、焦虑心理、出现身份认知交错、个性显现差距,岗位不适导致挫败、人际交往沟通无措等心理问题;为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是学校和企业刻不容缓的事情。
  1.1存在依赖心理。高职学生从心理发展方面来看,独立思考和生存的能力不强,很少主动寻找联系实习单位,过分依赖学校和家长来安排推荐实习单位。在进入到企业之后不注重岗位自身的可发展和可供学习技术的方面,而是频繁要求更换自身认为更轻松或者待遇更好的岗位,从而影响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决心和耐心,影响实习表现。
  1.2存在焦虑心理。由于高职学生对实习单位并不十分了解,学生在 面对这些未知岗位难免会产出恐惧。再加上他们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于迈出学校走向社会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总是担心自己适应不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对激烈竞争、对未来的担忧更是无法控制,因此就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如果这种焦虑过度或持久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1.3身份认知交错。初入职场,学生处于两种不同身份的转换和适应阶段,一方面是以在校实习生的身份,带着第三年的学习任务、课程设计、论文课题选择等问题进入企业参加实习工作。另一方面,进入到企业需要遵守企业准员工的职工守则,要求自己尽快达到企业的正式员工水平。在学生和职员之间、在学校环境与单位环境之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能很好的自由切换学生和职员这两种身份。
  二、目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心理危机产生原因
  2.1 成长环境有关: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的衣食住行都有人安排,不需要面对和处理现实生活的烦恼。在这样的温室中没有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和抗挫折能力。其次,大部分高职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们渴望被认可,但是能力有限却又不愿意付出,
  2.2 与角色变化有关:顶岗实习需要学生转变观念,正确的认知自己的新身份。从学校到企业的环境变化,以及从学生到准员工的身份变化,刚开始的新鲜、好奇、兴奋的劲头很容易就伴随着枯燥现实的工作而褪去。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焦躁、失落、抵触等心理周期变化。部分学生会顺利实现过渡,然而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速适应自己的新身份、新环境。在角色转变过程中没有目标从而走向迷茫,甚至还会有学生难以适应不得不中途放弃实习机会,无法正常完成实习任务。
  2.3 人际关系变更,导致心理焦虑:工作方面,需要快速接收新的知识独立承担相应工作内容,完成工作任务。需要与周边同事保持相当的业务水平,这些势必会造成压力。在人际关系方面,需要结交新的同事,处理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人和人之间存在着背景、价值观、处事方式、表达方式等各方面差异,刚刚踏出校门的实习生,在沟通技巧不足和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经验较少的条件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和人际交往的压力从而影响到顶岗实习的效果。
  同时,由于部分学校对顶岗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度不高,学生自身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也造成学生的心理困境。
  2.4定位不明确,稳定性差: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就业和教育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很多人的眼中,教育是分三六九等的,而他们把高职教育视为"二流教育",视为是很多人无奈的最后选择。带着这种心态踏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不管是在校还是踏上社会,都会不自觉的与本科生相比,因此而自卑。在校期间的思想文化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使得他们对于未来就业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期盼。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下,他们一时间确实难以找到自己的当下定位,难免会出现心理落差。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会有一部分学生采取逃避的方式不去面对现实,不会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方案,而是通过频繁更换岗位和工作单位。
  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策
  3.1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就个体发展而言,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过程中,个体将逐步走向成熟,走向独立。在他们的思维中充满着强烈的独立性、批判性、理论性,同时又有能动性与创造性;他们思想解放、目光敏锐,但往往缺乏理性思考,易产生偏激的看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但自我评价往往过高,在受挫折后易产生逆反情绪和情绪障碍;他们感情丰富,但情绪不稳定,缺乏对情绪情感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极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父母宠爱,在从中学步入大学,面对生活学习环境的极大变化,面对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反差时,往往在心理上会产生更多的困惑和压力。同时,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复杂的社会环境,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充实、智力潜能的开发、思想道德的修养、择业的准备外,必需具备稳定的情绪及调控能力、完善的意志品质及承受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完善的个性特征及创造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3.2 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计划,能够使其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有科学的认知,避免出现"走错路""走弯路"的情况。因此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科学的引导和教育。
  3.3 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双重主体责任,提升实习品质。校企合作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时还要提升教育的责任感。校企双方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顶岗实习内容安排、考核等方面进行合作与沟通,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
  3.4 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实习学生进行辅导与干预。学生参加实习工作后,心理辅导老师需要按照顶岗实习的安排和进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和摸排,对学生出现的对工作和未来不适感、迷茫感、孤独感等进行先期的预防与干预,及时做好与企业指导老师的互动与沟通,让学生顺利度过实习工作的心理成长期。
  四、总结
  作为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对于学生的学业从理论走向实践,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学校与企业以往对学生的关注更多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缺乏关注和了解,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未来的长期发展。因此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培养目标,作为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危机干预的问题,培养技能上过硬,心理素质也过硬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獻】
  [1]王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心理素养.2017(9):104
  [2]吴美娟.顶岗实习背景下高职学生心理援助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5(26):83-85.
网站目录投稿: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