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科学减负关键在于用好学习自由


  近日,减负政策不断引起热议,前有微信热文《南京家长已疯》刷屏,后有浙江"中小学生减负征求意见稿"引起争议。减负政策的争议焦点在于,家长和政府关于学生到底如何理性学习,如何安排学习量、学习时间等问题意见不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对减负政策相关问题作出回应,强调减负是为了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问题,并非让学生没有负担,成才仍需付出相应的努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分配学习时间更应当由学生决定和掌握。减负政策正是意图将"学习自由"交还给学生本身,让学生回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能自主决定学习量以及学习内容。从前的小学到高中,校内有教师安排学生的学习量、作业量,校外由父母支配学习时间、空间,学生成为了计划中的执行者、被支配者,沦为了客体。这种关系错位的弊端早已显现,过重的学习量、过多的学习内容,早已压制了学生的精神与意志。
  给予了学生"学习自由",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作业量,不必再牺牲睡眠时间完成过重的学习量。但同时,也应当承受自由之重,学生很有可能不能掌控自由的度,进而"放纵自由",虚度光阴。许多前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高中生步入大学之后,反而无所适从,大学期间挂科、逃课、玩游戏,毕业之际才后悔四年的虚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期他们从未主动进行过学习规划,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意识,毕业后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反而手足无措。
  虽然学生拥有"学习自由"理所应当,但并不意味着家长、教师就此缺位。不论从法律规定还是普遍性意识来看,小学生、初中生甚至是高中生,他们的分辨意识以及独立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家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监督学生群体正确享受"学习自由"。
  减负政策从来不是一减了之,其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享受"学习自由"所带来的益处,并同时能接受和承担不利后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教师也决不能缺位,应当逐步形成"学生主导、教师引导、家长督导"的健全机制,让学生充实但不过负地享受学习的过程,端正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
网站目录投稿: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