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微信对现代人的性格影响


  摘要:微信的私密性大大满足了现代年轻人的自我价值、情感表达及娱乐游戏的需求,它已然成为让人们逃避现实、性格改变的21世纪精神鸦片。
  关键词:微信;性格;需求;逃避现实
  微信[1],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文字和图片的公众平台。由于微信首创了语音短信的功能,吸引了大批用户。而后又因"摇一摇","附近的人"和彻底改变网络社交模式的"朋友圈"获得了极高的用户体验。口耳相传,微信在广大群众间广泛展开了使用,截至2016年,注册用户量已突破9.27亿,确实是中国手机软件业的一个奇迹。
  说到微信,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在微信前大火的微博和与微信同一公司出品的QQ。微博中,普通人如果不绞尽脑汁地每天编段子便很难能够获得粉丝。没有观众的话,表演者"晒"的欲望也就不那么强烈,这种关系是不对等的。生活中普通的我们无法成为微博的主角,从而放弃了微博。而微信与QQ最大的改版便在于附近的人功能和朋友圈的改进。现在的我们,对于邻居的认知几乎为零,而"附近的人"把我们沟通了起来,让已然情感冷漠的我们带回了那个"四合院"的年代,满足了大家对于邻里之间的好奇心与人际交往的缺乏。而"朋友圈"的改进则正好相反,它保护了我们的隐私,你不是我的好友,那么即使我们有共同的好友你也无法得知我的个人资料,它满足了我们对个人隐私的保密性,从而让我们更加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
  微信的盛行标志着中国网络时代的高潮,但它同时,也在腐蚀着中国人,我们年轻一代,大学生,首当其冲,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们遇见时可能不会打招呼,却会在微信上用大把时间聊心里话;我们可能没有时间读书、游玩,享受明媚的天气,却会一遍遍地刷新朋友圈,看着,羡慕着别人的生活。朋友间的相约变成了点赞,邻里间的扶持变成了"查看附近的人",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越来越生疏。从这个角度来讲,微信对于我们人格的培养十分不利。
  人格[2]包含性格与气质,其中气质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而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性格不同于气质,它更明显地会受到社会风潮与文化的影响,直接地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心理学中,把性格定义为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相对来讲可塑性较强,一个人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重大变化,也一定会带来性格的重大变化。
  而从现在年轻人使用微信的频率来看,这绝对算得上是行为习惯的重大变化。英语老师讲过一个她所见的现象:"在一个出国的旅游团中,有一群中国大学生和一个英国大学生。每当行车或游玩间隙时,中国大学生们并不交流反而是拿起各自的手机,聊微信,刷朋友圈。而英国大学生,则独自拿着一本书在阅读。"微信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模式、交友模式。媒介的使用与需求理论[3]认为:受众能够主动地选择信息源,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媒体所传送的信息;是人在利用媒体,而非媒体在利用人,即便媒体对人产生影响,也是人主观选择受媒体的影响;人可以通过多种选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选择受控于人际关系和心理活动。
  心理学把经常从愿望、兴趣、理想等表现出来激励人们行动的因素称为动机[4]。个体受到环境的刺激,会在心里或潜意识形成某种需求,对待事物会产生偏好意向,选择事物时会产生某种愿望,形成动机产生的驱动力。而微信的大行其道,则体现了现代人的希望体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情感表达的需求和娱乐游戏的需求。人们在追逐这些需求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的性格。
  在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被太多因素控制着,从而使很大一部分人陷入自闭、害羞、多疑的交往障碍中,而微信的隐私性则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在网络上,他们仿佛变了一个人,变得开朗、幽默、善解人意。而且微信这个对话平台平等、私密,让人更能说真话,从而满足在现实社会交往中体会不到的那种受欢迎的自我价值体现。但这种自我价值的满足能够让他们自信起来从而克服交往障碍吗?答案是否定的。我看过太多的人,在微信平台有几十万的听众,却常感慨自己已经无法融入现实社会,仿佛不打字的话根本没办法表露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大多已经有严重的交往障碍却又不以为意,继续沉溺在他们可以主宰的虚拟世界里。现代都市中深度宅男宅女的形成大多如此,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怯懦,时而自卑时而自负,又严重地固执己见,不愿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很大,他们身边的朋友很多却又没有一个可以倾诉内心的苦闷。他们身边有许多人的陪伴,在热闹喧嚣中却又觉得格格不入,内心沉默孤独。他们渴望倾诉,而在微信中与陌生人交谈成为了他们倾诉的方式。网上盛行的一句话:"和最爱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讲心里话"说的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太爱面子,不愿任何人看穿自己内心的脆弱而选择用高高的墙把自己保护起来,又只敢对着陌生人揭开以上的疮疤。这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压力的作用,却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很少有人能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人们变得越来越孤独,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微信中"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成了人们寻找不同阶层的人、逃避烦闷现实的手段。人们沉溺其中,沉溺于窥视别人的生活,从而弱化了现实,容易天成逃避现实的性格。而朋友圈的转发又容易让人缺乏主见,变得人云亦云。
  说到这,我又想起之前看到的真实故事,一个女生把自己的微信朋友分为许多组,又把朋友圈设为分组分别可见,从而在认识她的人中的她截然不同。公司同事的分组里她转发心灵鸡汤,发励志语录,同事都以为她是一个朴实上進的小姑娘;而在高中同学的分组里她又四处盗图,晒名牌,晒豪车,旧日同学的眼中她是摇身变了天鹅的丑小鸭。而她的微信里还有家人分组、单身男士分组等等。微信到底把一个人变成了怎样恐怖的模样,如此重视别人眼中的自己,我不知道,她的人生空间为谁而活。
  也许会有人认为我对微信的看法太过消极,我承认微信沟通了陌生人之间的平台,使得我们交友更加广阔,但我认为它的弊是远远大于利的。其实,不单单是微信,我批判的其实是现在整个社交网络世界,它当初的联络功能已经日渐衰弱,反而让无数人沉溺在了这个幻想的虚拟人生之中。
  参考文献
  [1] 刘桐.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2] 曾泽雄. 微信时代民办高校应急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3] 文雯. 微信在高校的传播现状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
  [4] 王卓玉. 微信平台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15,(02):113-119.
网站目录投稿:涵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