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摘要:数学理论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具体逻辑情境下的思维能力,形成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笔者结合当前初中数学的学科教学,立足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发展需求,通过本文详细论述分析了初中数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应用实践性非常强的探究性学科,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强化学生数学理论应用的知识技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采取丰富的情境创设方法,施行科学的情境教学模式,以启发学生思维。
  一、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采取单纯的理论教学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采取综合性的课堂情境教学,则能够通过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学科同样具有非常明显的探究性特点,需要学生通过教学学习形成探究思维,掌握一定的探究能力。而采取课堂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带动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探究能力,进行相关的应用探究活动。
  3、强化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实现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的锻炼,对于学生的综合知识掌握能力是有效的检验方式,形成综合性锻炼的过程中,还强化了学生在既有知识方面的复习和应用,对新旧知识应用产生相互联系的思考。
  二、初中数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
  1、承接型情境创设方式。初中数学理论知识本就承接于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度拓展。因此承接型情境创设方式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特别是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范围下相关理论知识基础的理论学习中,这一方式需要进行非常灵活的应用。这一情境创设的思维逻辑可以拟作一条轴线,链接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和我们教学中所需要达成的教学目的,这为承接型情境创设提供了方法思路。
  2、发散型情境创设方式。发散型情境创设的方式,是基于学生已知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思维拓展情境的创设,形成伞状的思维发散,构成知识的有效拓展和发散,这也是初中数学中引导学生从小学的基础数学知识面拓展发展的一项重要情境创设的方法。从思维逻辑结构上,我们可以将这一情境创设拟作一个伞状的思维轴线。因此,发散型的情境创设方式必然是基于学生已知的知识点,进行纵深的拓展。
  例如教师在函数方面知识的教学中,需要借助函数来对应用场景下的变化世界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教师通过函数图形的解释,引发学生的发散思考,并向着高次函数迈进,形成了完整的理论逻辑环境,通过发散讨论,让学习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例如在讲解课后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先告知学生题目条件。某噴灌设备的喷头B高出地面1.2m,喷出的抛物线水流的水平距离x(m)与高度 y(m)之间的关系为二次函数y﹦a(x-4)2+2,求水流落地点D与喷头底部A的距离(精确到0.1m)。在结合抛物线函数的图形分析过程中,教师考察了学生数形结合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用配方求二次函数的极值,转化数学知识到生活环境中来,实现对学生知识的转化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已知条件,得出B(0、1、2)并且将B(0、1、2)带入y﹦a(x- 4)2﹢2得出a= -0.05,再引导学生通过结合y﹦-0.05(x- 2)2+2 当y﹦0时,
  -0.05(x- 4)2+ 2﹦0
  x1≈10.3
  x≈-2.3(舍去)
  因此求得D(10.3、0),从而锻炼学生通过二次函数数形结合求解。
  3、总结型情境创设方式。总结型情境创设方式,是教师讲解理论公式的关键点上,必须采取的情境创设方式,通过对现象的列举和陈述,构成理论和公式抽象的必要元素,从整个逻辑结构来看,这一情境的思维逻辑结构可以拟作漏斗形的轴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收束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应用环境下,进行提炼和总结,形成对理论和公式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三角函数还原到三角图形的实际问题中去,通过测算法,让学生在三角图形的实际问题中找到规律,理解基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最终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四个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强化了学生对三角函数公式的理解。
  4、实践型情境创设方式。实践型的情境创设方式往往被用于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需要教师通过总结提炼,将特定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应用设定为实践性强的应用题和特定的讨论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锻炼学生的提炼能力,并通过所学知识来实现探究,获得应用环境下的结果。例如在施行分式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尝试一些分式应用题来进行讲解,例如设定两个不同距离的人以不同速度向某点同时进发,在已知两者速度比例和最终抵达目的地的时间差的条件下求两者速度这样的应用题,通过置换不同条件,设置不同的应用题情境,来锻炼学生运用分式方程来求解的能力。可以尝试设定由距离上海18km的苏州和距上海24km的南京不同速度的列车直线行驶到上海,最后列车抵达上海的时间差相差三十分钟,现在已知其中一辆是快于另一辆25%的新型列车,求两辆车的速度。这样灵活置换条件求解,能够锻炼学生的分式方程求解能力。教师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举一反三,进行丰富的应用题设计,提供多种形式的实践情境,增强对学生的锻炼。
  综上所述,在今后教学探索中教师应当把握的几点情境创设关键就在于把握数学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情境教学,设定科学的逻辑情境,结合科学的情境创设方法,根据思维逻辑的轴线进行情境教学引导,才能实现情境创设方法的教学效果,达成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元超.基于"情境—模型"双向建构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2] 刘欢.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 庄昌艳.浅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105.
网站目录投稿:飞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