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三天一生读后感锦集


  《三天一生》是一本由皮耶尔·勒迈特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天一生》读后感(一):活着都有业障因果
  一口气读完整本书,整个人都处于压力、紧张的情绪下,在场景的晕染下我似乎化作了凶手,群众的搜寻会不会找到雷米…作案时跌落的手表会不会被人捡到…
  曾读过作者的《天上再见》,不得不说 ,皮耶尔·勒迈特的写作手法总是引人入胜,全"剧"没有尿点,有的悬疑小说越往下读越明朗,《三天一生》越往下看越迷惑。而且迷惑的不只是剧情,还有人物的形象变化,为何艾米丽长大后会变成那样?为什么"如此忧郁的姣好容颜,偏偏脑子里却空空如也…"?
  本书从一开始就将凶手的作案情节描写的一清二楚,紧接而来的是各种搜寻、调查,凶手整天惴惴不安,从12岁到28岁,没有一天不活在恐惧中,梦里雷米的声音紧锁着凶手的喉咙,现实中的受害者变成了梦境中的加害人。这件事影响了凶手整个的人生,他的生活没有了创意,只剩下躲藏。他再也没有去看一眼自己建造的树上阁楼,而只是吞着安神药,不定时的情绪崩溃。
  书中几个人物的塑造耐人寻味。那位乡村医生为什么一辈子做着乡村医生,是否也许凶手有着相同的故事,实际上是在做一辈子的赎罪?母亲与工厂老板的地下情为什么不能暴露出?若是讲世俗,那为什么作为神父的女儿与凶手私通怀孕却得到了所有人的接受?人们内心的道德底线到底是什么?…本书很短,却留下了许许多多谜团,畅读下来,杀害雷米的故事反而成了最明晰的情节 ,人与人相处的情感边界和那个人为何这样,成为了百思不得其解的悬疑。
  10.06
  《三天一生》读后感(二):背负灼心之累
  《三天一生》足够悬疑,当一个孩子消失后,到底应该如何水落石出,这考验着作者的写作张力。谋杀了孩子的孩子,背负着心理的罪,艰难地走一生。这是法国作者的手法,倘若在国内,就必须有一个结局。而《三天一生》却并未给出一个确定的结局,即作案的孩子有没有被抓,并没有交代。
  作为开放式结局。这算是悬疑小说的点睛处。让读者自己寻找答案,比作者直接给答案,这要好无数倍。从这个意义上分析,《三天一生》堪称一部佳作。
  而小说中主人公安托万的心理描写看似多余而累赘,实则必须而必要。一方面,作为一个不小心杀了伙伴的孩子,心理上肩负着灼心的罪恶,时刻觉得自己要被发现了,从而变得小心翼翼,从而能够处处小心至极,这算是一个正常反应。
  另外一方面,主人公的想象和现实世界又慢慢发生契合与分野。一旦契合起来,他显然会被绳之以法;一旦分野,他又可以逍遥法外。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无论如何都将是灼心的。灼心的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能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天的时间。一生的包袱。这样的包袱却没有落地。看似是败笔,其实是神笔。当最后的结局来临之时,那位隐藏信息没有直说的隐情,又包含着复杂的人性纠葛。
  孩子眼中的罪恶,孩子犯下的罪恶。始终是需要自己背负的,而这种背负可能终其一生。而这个孩子作为凶手,如果能够绳之以法的话,也并不算是大快人心。他毕竟只是意外而已。而死去的人已经永恒逝去。
  在国产电影《烈日灼心》中,那三个背负命案的人,纷纷走上了正规的路,但破案的进程在继续,他们心如刀绞,灼心之痛来袭。最后,真相大白,他们也归案了。
  电影有电影的模式,而小说又需要有小说的模式。
  《烈日灼心》有些狗尾续貂;而小说《三天一生》恰好悬疑收尾。尽管是不同的领域,但也有颇多的借鉴意义存在。
  每个背负灼心之累的人,总会有倒塌的瞬间。
  《三天一生》读后感(三):安托万的犯罪
  去年本书作者皮耶尔·勒迈特的另一部作品《火光之色》得到书友们的一致好评。他的这本《三天一生》也同样没有让我失望。两百多页的紧凑体量可以让人一口气看完,丝毫没有卡顿,结构相当紧凑,节奏也毫无拖沓。1999年——2011年——2015年,在这三个时间里,主人公安托万的命运发生着戏剧性的转折。正所谓"天道轮回",没有罪恶不会受到惩罚,只不过地点和形式的差别罢了。 1999年,12岁的安托万为什么要杀害6岁的雷米?他的孤独能不能解释一切?后来他又朝提奥挥动了木棍,这说明了什么?一个身处青春期的孤僻少年,身上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有好的可能,也有恶的可能。一切无法预料。 2011年,24岁的安托万似乎逃开了博瓦尔镇这个风暴中心,但是他为什么不逃得更远一些?他心存侥幸。他以为时过境迁,不再会有人理睬那一具白骨。但是他没想到尸体旁的一根毛发也足以让他毁灭。 2015年,安托万终于落到了自己亲手织成的套子里。有人将会一生都在他的身边提醒他自己犯下的这个错误,确切地说是对错误的逃避。有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味。 正如斯蒂芬金评价的那样:"勒迈特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悬疑小说家"。他的故事让人读得十分过瘾。此外我也很喜欢他的细节描写,在写到迪尔拉夫瓦医生作为安托万母亲的治疗医生去查房时,勒迈特这样说:"像往常一样,他还是那样神情躲闪,十分低调,给人一种弄错了房间,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又准备马上离去的感觉。"这样的描写让人很清楚地感觉到医生在逃避一些事,正如安托万的母亲一样。整部小说从头到尾你都会有一种想法:"肯定有目击证人"。勒迈特也时不时地透露一些信息,但是并不点破,也不否认。是啊,"人在做,天在看",没有完美的犯罪。最后当谜底揭开,一切都是那样的合情合理。 最后还要说一点,勒迈特的小说让人体验到很快乐的阅读享受。毛姆说过,他读小说并没有什么高尚的目的,只是娱乐。勒迈特做到了,同时他也让人体会到作为作者的乐趣,让读者一步步跟随着自己的笔往前走,引导着他们揭开谜底,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吧。
  《三天一生》读后感(四):童年时的过错影响一生
  一个人童年时期的遭遇,往往会影响到他的一生。有时候无意识的过错也可以把一个孩子推到悬崖边。如果说是少年犯罪,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了前不久热播的一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这部剧的爆红也揭示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而相对于国外的国家来说,这些年犯罪的现象可能更加的多见。
  《三天一生》是作者皮耶尔的作品。在之前我就读过这位作者的另外两部作品《火光之色》《天上再见》,这两部故事分别是以复仇和战争为主题的。而《三天一生》又和他们有完全不同的风格。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12岁的孩子在愤怒之下,错手杀死了一个6岁的邻居孩童,为了掩盖真相,他藏匿尸体欺骗家人和警察,而经过三天内心的纠葛与害怕,之后由于一场暴风雨走向终结。因为暴雨之后,小镇上人民的房子都遭受到了损害,没有人去关注失踪的孩童。至此这些案件告一段落。而多年之后成为医学生的男主角再次回到小镇,又因为一场意外的放纵,把自己留在了小镇上。 其实整个故事从头至尾都没有人,真正的发现凶手是谁。但是整个故事一直是围绕着男主角的心路历程来展开。如何会杀死邻居孩童,又如何藏匿起自己是真实凶手的秘密。虽然内心仍然有悔恨,懊恼,无奈害怕,但却仍然不愿为自己犯下的罪行做补偿。作为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他的心智处于成人和孩童之间,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却又不知道如何做是正确的。而他的母亲也没有好的去引导他,使得他不断走向犯罪的道路。 虽然说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开放性的,凶手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实际上,他的秘密已经被很多人知晓,或许他的母亲以及他母亲的朋友,他们可能都知道了男主人公孩童时期的秘密。也为了这个秘密男主人公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抛弃自己的事业回到了小镇上。而三天一生这个名字,或许暗示着在三天里,男主人公遭受着良心的谴责,却又像一生一样痛苦难熬。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不论是大的过错还是小的失误,我们都应该勇于承认。如同犯罪这样的大事,一步错则步步错,就当我们正视自己的错误,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承担后果,这才是作为一个人真正的义务!
  《三天一生》读后感(五):少年版的《罪与罚》
  孤独的单亲男孩,在一个经济不景气的小镇,接连受到暗恋女同学的挫败,心爱之狗的暴毙,这一系列事件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就在一个错误的时刻里,他将积累的怒火发泄给了另一个无辜的孩子,由此展开了一系列一发不可收拾的悲剧。
  电影剧照
  作者勒迈特说,《三天一生》是一本非传统的犯罪小说。它走的不是典型的悬疑推理路线,而是细描患得患失的良心不安,来传达一种喘不过气的惊悚感。它的独特之处在于, 这是站在一个"罪犯"的角度描写的小说,这个罪犯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 《三天一生》写了一个孩子如何承受自己行为的后果,如何消化罪恶,当初的选择又是如何影响未来一生。它呈现了一个极端的情形,一个道德上的矛盾:
  一个原本清白的人不小心犯了罪,他究竟值得同情,还是应该遭受谴责?
  命运是否公平?孩子是罪人吗?
  一个选择,造成了可能天差地别的人生。犯错后,孩子为了保护自己,掩盖错事,他对自己的选择的后果同样也并不清楚,更无法预计会造成一生的伤害。其实他的选择跟随的是人性,人在犯了重大错误后,只要没有被发现的危险,都会下意识掩盖。主动坦诚的,要么是道德圣人,要么是知道事情迟早会败露。从肇事逃逸到损坏公物,人性中自私的成分总是能轻易打败道德感。
  任何人都可能犯下错误,只是其中有些错误不能被原谅。在这个"没有惩罚"的犯罪故事里,读者跟随主人公沉浸在令人窒息的内疚、孤独和情感上的痛苦中,沉浸在不可能的幸福中。"罪与罚"的矛盾和痛苦萦绕心间,不停地拷问:人究竟能否承担罪恶之重。最后小说的结局堪称一绝,随着剧情层层剥开,最大的秘密终于揭示。原来,这场黑暗的旅程,所有人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三天一生》读后感(六):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天
  被冠有"悬疑小说大师"的皮耶尔-勒麦特的这部《三天一生》,将故事定位在法国的一个普通的小镇上,探讨的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三天,这三天内所作出的判断几乎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现实的懦弱又使主人公安托万的决定偏向了逃避的一方,因此这三天也注定永久保存在他的一生里。
  与其说这是一部悬疑作品,倒不如说是一部探讨人性心灵之作,在全书中,其实悬疑的戏份少之又少,皮耶尔有意将故事的谜底早早暴露在读者面前——小雷米的死是安托万的无心之失,但因为安托万内心的怯懦,导致了这场本应早早结束的命案长达12年之久。
  在《三天一生》里,作者皮耶尔想表达的核心与他早期的作品《天上再见》大同小异,对良心的谴责与社会道德的批判。
  但与《天上再见》不同,在《三天一生》里,作者不再选取庞大的社会背景,而是将一个小村庄定为整个故事的开端与结束,似乎这个小镇就是世界的一切,这样以一个小背景来展现庞大主题又使作者能放弃掉许多铺垫的东西,而将更多的精力来专注到人物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关系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把握人物之间的对话,而读者亦无需被故事的大环境所困扰,能够如拨开云雾般,更直接地与作者建立一种联系,以此来更好地了解作者想要表达主题。
  在全书中,作者融入了非常多的自然因素来令故事本身更加扑朔迷离,尤其是全村人员搜寻小雷米中间的那场暴风雨,堪称全书最妙的一部分,这短短几段话,很自然地将故事从1999年过渡到2011年,在承上启下之余又能单独作为一个全新的时间段来继续往下叙事,这场暴风雨也为12年前无法顺利找到小雷米作为引子,成功为后文做铺垫。
  到了故事的结尾,在谜底一层又一层浮出水面的时候,作者有意将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在安托万身上,通过第三方的视角,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无辜者"的罪行是如何不断暴露在公众眼中,从一开始以为只有自己知道事情的真相,到最后一个又一个目击者站在他的眼前,致使自己内心不断遭受良心的谴责,但比起年前,已经成年的安托万反而更没有勇气来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
  在他以为事情已经过去的时候,他回到了自己最初搭建的小屋,来到了埋藏小雷米尸体的地方,他试图将小雷米的尸体重新挖出来,但却无果而终,12年前圣诞节的3天所发生的事情大大影响了安托万的一生,他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所做的一切,正如他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那时我作了不同的选择,人生可能完全不同"。
  《三天一生》读后感(七):他的头顶上永远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吗?(有剧透,请避雷)
  得知《三天一生》讲述的也是一个青少年犯罪的悬疑故事,不禁想起美剧《捍卫雅各布 (Defending Jacob)》。与后者不同的是,《三天一生》以男主为第一视角,犯罪前后整个过程的心理活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结合小镇接连发生的事件,男主的"心虚"以及小镇居民们对邻居小孩失踪罪案发生的恐慌,致使一切偶然发生的事件都变成极有联系的必然。正因如此,接踵而来的恐惧感和紧迫感也不自觉在读者心中蔓延,与男主一同经历了一番带罪的前半生,这正是皮耶尔·勒迈特的高明之处。
  《三天一生》里涉及的案件并不"悬疑",皮耶尔一开始就交代了凶手及作案过程。悬疑的是因案件而改变的小镇居民、失去小雷米的德梅特一家与男主的人生。自小雷米失踪后,热心的邻居及小镇居民先是同情和关心小雷米的父母,然后根据平时自身对周围的人有限的了解,开始猜测"谁是凶手",继而谣言与秘密一同在众人耳目中传播,当地警方也根据大家的"证词"开始审问一个又一个嫌疑人。只有男主知道,真正凶手是谁。至此,小镇的焦点,是小雷米失踪事件,还是已袒露于众前的各人秘密,以及人们借小雷米失踪而为己谋利的一系列操作?有意思的是,事件正往正确的方向发展时,突如其来的天灾,不仅使失去小雷米的德梅特一家雪上加霜,更使男主逃过案件的侦破,法律的制裁。天灾的受害者不止德梅特一家,小镇居民自身难顾,关注小雷米失踪事件和关心德梅特一家的耐性渐去,小雷米失踪事件不了了之。
  犯下重罪的男主,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后悔和愧疚,反而努力想尽办法避过所有追查,他甚至自信自己有能力解决一切问题,直到……当他远离家乡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生时。不禁要问,童年那三天的经历真的影响了他的一生吗?或许职业规划的选择源于潜意识受命案的影响,又或许与妻子那个冲动的夜晚也是因为对过去遗憾的不甘心……与其说男主自己在当年那三天所作所为改变了他的一生,不如说其实有两个人以爱护男主之名而默默做出的决定,改变了男主的一生。
  《三天一生》凸显了皮耶尔对人性复杂面相的洞察。观照现实世界,社会上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不同的声音便纷纷而起。因对个中缘由的"不知",人们的行为逐渐被恐惧感而支配。谣言,揭秘,误判等等,人们纷纷借助事件性质发泄日常积累的对社会的忿忿不平,当声音与行动一浪接一浪的时候,突发事件最初的模样也早已被埋没,而"真相"或许一直在冷眼旁观。当然,我们仍然要相信,如《三天一生》中的结局,环环相扣之下,总有"因果报应"。
  "有些事,就算今天没发生,也会成为明天的威胁。"
  潜伏于男主内在的"危险分子"不停跃动,发生命案或许只是时间顺序的问题。
  《三天一生》读后感(八):暴风雨
  语文课上,你可能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天气的昏暗有什么作用?关于天气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无外乎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等。 我们的主人公安托万是个性格孤僻的男孩子,在他们镇上是个显得格格不入的人。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孩子,相差蛮大邻居家的小男生雷米却喜欢他得很。他也喜欢陪这个孩子玩,还有他们家的狗。然而有一天,狗死了,被雷米的父亲打死了。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导火索一下子点燃了安托万的内心。平日里的积蓄终于在这一刻瓦解。他在树林里不经意地发泄,正好打中小跟屁虫的雷米,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安托万把雷米一棍子打死了。 天空灰得像哭过。他忐忑,他不安,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他怎么可能知道怎么处理,他还只是个孩子啊!稍微一会,他有一点点冷静了,不能让别人发现雷米已经死掉了。他把他藏在一个树里,处理好了以后,他回家,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没有见过雷米,也没有出过门!可是,孩子不见了家长终究会找过来的,安托万推脱没有见过雷米。雷米被定义成了失踪,或者被绑架了。然而,有人看见了安托万杀害雷米的一切。 谣言四起,安托万紧张不安。一方面他在担心雷米的尸体被发现,另一方面他又想知道到底是谁看见了他所做的一切。其实在书中,在他杀了雷米以后准备离家出走的时候,就隐隐约约感觉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把他的行李整理好,又和雷米的母亲关系变的异常,她也不说,因为暴露自己儿子的同时又是会带给另一个人伤害。 随着暴风雨的到来,整个小镇大部分地区都被淹了。小镇建设成了当务之急,搜查停滞。暴风雨过后,一切露出水面。陈年往事又被搬上桌面。安托万好像有了喘息之机,之后的几年他跑到外地学习和工作。他作为医生,想去从事人道主义事业,也可能是出于童年那次不可磨灭的回忆。 也只有在母亲病重之时,在她躺在床上胡言乱语地呢喃的时候,安托万得知了真相。他的母亲那天正巧跟一个男人约会。(安托万父亲死了多年,从来未曾提起过)当然关于这点,也可能有些猜测:因为这个男的是安托万母亲的老板,安托万可能是私生子,传出去对他们两个人的影响都不好。也可能这个男的就是单纯的跟他的母亲约会,不能在一起的两个互相喜欢的人约会传出去应该也不太好。 其实从一些细枝末节可以看出来究竟是谁看见了安托万的行为。他的母亲整理他的行李,与邻居关系的变化,有时候想说话却不知道说什么的样子,总是偶尔发呆……这是一个有心事的女人。他的老板,那个男人,被抓进去两次,却也是什么都没说,他可能为了孩子,更多的是为了那个女人。还有一个慈祥的老医生,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能感觉发生了什么,安托万的种种状态骗不了人,他安慰他,向他抛出橄榄枝。 这本书看上去是一个犯罪故事,其实是一个关于内心矛盾的人性的救赎。人物的心理描写是本书的重点。内心的忐忑,心里的纠结,犹犹豫豫地徘徊,这都是这本书细致的地方。等到水落石出,物是人非,桃花依旧。暴风雨过后,迎来的是一片宁静。
  《三天一生》读后感(九):三天之罪,改变一生
  犯下一桩罪行,在犯罪之后的三天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本书的代入感特别的强,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一个犯罪者,作者将读者带入到犯罪者的视线,将犯罪者在犯罪之后的心理活动及内心的挣扎描写得淋漓尽致,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如果失手杀了个孩子,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把尸体藏起来后,面对警察和被害人家属的询问,还是孩子的男主,内心到底会承受多大的压力,噩梦、恐惧、心理困扰等,像无数条毒蛇一般缠着他,让他厌食、想吐、夜不能寐、甚至想到要逃离他住的这个村庄,三天内,他失手犯下的罪恶,改变了他的一生。 故事的男主开始时是个十二岁小男孩,生活在一个小村里,父亲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跟母亲离婚了,母亲靠着打工养活他,村长有个儿子跟他关系不是很好,本来他是和村里的孩子在一起建造树屋的,不过村长家的儿子收到了一个游戏机,然后所有的孩子就跑到村长儿子家去玩游戏机了,男主的母亲认为孩子就应该在外面耍,不想让男主去,男主自己也不愿意去,就这样,男主一个人建造树屋,男主邻居家也有个小男孩,年龄是六岁,邻居家养了一条狗,跟男主的关系很亲近,可是不幸的是,一天,这条狗被一辆车撞成很严重的伤,邻居家的男主人见狗的伤势严重,不想医治,一枪结束了它的性命,然后男主人把狗的尸体装进了有石灰的麻袋中,放到了院子里,邻居家男主人枪杀狗的场面恰好让男主看到了,这一幕,给了男主很大的触动,男主还喜欢村子里一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属于那种胸大无脑的,而且是真的无脑,但是年幼的男主却偏偏喜欢这个小姑娘,因为处于性意识觉醒的年纪,男主有次想在树屋勾引小姑娘,不过失败,某天男主又去建造自己的树屋,正好碰到了邻居家六岁的孩子,因为他的父亲打死了男主最爱的狗,男主心生愤怒,在愤怒之下,男主重伤了这个六岁的孩子,等到回过神来时,这个孩子已经奄奄一息,眼看孩子是死了,男主将孩子的尸体扔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树洞中。 对于男主来说,缠绕他一生的噩梦从这一刻才要开始,杀人弃尸以后,男主才发现他手腕上的表不知去向,找也没有找回来,无奈只得放弃,邻居家的孩子失踪了,邻居家里的人肯定报警,孩子的母亲最担心孩子甚至精神失常,警察来向男主问话,男主表示他最后一次看到邻居家的孩子是在邻居家的院子里,当时孩子正在堆着放狗尸体的麻袋哭,警察相信了男主的谎言,在村长的带领下,村里的人也迅速展开搜寻,甚至去村中的湖里打捞,但是也没有结果,村长的儿子,因为说出了"邻居家的儿子可能早已死了,尸体也不会在湖中这样的话。"还恰好被男主听到,受到了男主的暴揍,因为杀人之后的心理负担,男主夜不能寐,只能吞服大量的安眠药,食欲不佳,以至根本吃不下东西,甚至还出现了发烧的症状,警察不止一次地对他进行证言的询问,更是给他的心理带来严重的负担和冲击,母亲似乎也发现了什么端倪,但还是用只是买了无良商家的变质鸡肉来给自己心里安慰,只要不提,这事情就没有发生,母亲逃避现实的方式还就是让人觉得既高明又傻,祸不单行,村里已经传出消息要去搜查男主藏尸的那片小树林,此时,早就在计划着的离家出走似乎是男主最后的出路,不过,就在她离家出走的那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把小树林毁得一干二净,一切证据被冲刷得几乎消失殆尽。 (未完待续)
  《三天一生》读后感(十):皮耶勒梅特的犯罪小说
  皮耶尔·勒迈特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但对于喜欢欧美mystery小说的爱好者来说,他绝对是在这个领域国际上近年来最火的法国作家。在欧洲最为知名的英国犯罪小说协会的匕首奖评选中,皮耶尔在2013年首部英译作品出版后到2018年为止,8部英译作品中6部杀入了国际匕首奖最终决选,其中3部拿到了这项大奖,是这项大奖目前为止得奖次数第二多的作家。而本作就是他在18年第六次入围该奖的作品。在日本推理小说年终四大榜单评选中,作者也有三本作品在多个榜单中拿到了年终第一位,其余还有四部作品进入了各类榜单的前十位。
  在作者写作生涯中,最初在2006年以卡米尔警官系列作品打响名声,到12年系列第三部出版后,他的作品开始有英译和日译,从而走向世界mystery界。从13年《ALEX》(《必须找到阿历克斯》)开始,世界各国就掀起了皮耶尔风潮,整个系列拿奖拿到手软。随后出版的《天上再见》系列三部曲,又让人们见识到了这位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能同时荣获纯文学将和推理类奖项的作品,在全世界都很罕见,而作者却轻而易举完成了。本作是作者2016年出版的作品,此时的作者已经将重心转到了带有文学气质的犯罪小说的撰写中。因此本作在悬疑性上并不强,更多的还是传统英式的犯罪小说。
  本作故事狠简单,全文也就200页出头,大概2小时就能翻完。10岁小男孩安托万无意中打死了6岁的玩伴雷米,害怕的他把尸体扔进了无人知晓的树洞中。小镇的搜索随着台风对小镇大肆破坏在3天后结束。安托万度过了惶恐的3天,最终什么事也没有。10多年后毕业的安托万回到了小镇,原以为很快就能彻底摆脱小镇的他,因为雷米的尸骨被发现,以及和小学时校花艾米丽偷情怀孕两件事,让他不得不留下来。然而5年后当他得知一些真相,意味着他彻底被捆绑在了小镇里。
  作品因为从开头就知道凶手、动机和处理方式,所以在这方面完全没有悬念可言。甚至一直到最后,读者其实都不知道谜题在哪,更别谈解答。而看似故事一直围绕着安托万在叙述,似乎也是在说他因为小时候犯错隐瞒真相后,却冥冥中有张无形的手将他牢牢地困在这个小镇,时刻提醒着他要付出一生的代价去赎罪。但当最后一页揭露一些不为人所知地真相后,其实回过头细想,在安托万身边的人表现才更有看头。其实并不是安托万一个人隐瞒,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错误不断地说谎、掩盖。实际上这也已经成为了人类地日常操作。本作还联想到上一本看的书《我所知道地一切》,两本都不约而同的探讨了当一个人在犯罪之后,选择隐瞒时所连带的各种蝴蝶效应。比较不同的是,本作没提到如果安托万选择自首会怎么样,在欧洲社会10岁孩子犯得这个错可能都不用进劳改中心或工读学校,顶多会在小镇被邻居敌对和歧视吧。
  很多事很难说得清怎么选择是对的或者是最好的,只能说既然做出了相应的选择,就要有承担后果的心理准备。作者的这本算不上他最好的作品,可能连中等都算不上。只不过这几年欧美犯罪小说流行这样的题材,作者也交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网站目录投稿: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