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赋》的剧情当中,芈启这个人物原本就是华阳太后安排在秦国的芈氏的"内奸",表面上对秦国忠心耿耿,但实际上只效忠于芈氏,说的再明白一些就是楚国,因此在秦灭楚的时候,嬴政原本非常信任的芈启,选择了背叛秦国,这让秦军大败,损失惨重。而芈启的历史原型后来还被项燕拥立为新的楚王,这又是为什么?芈启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芈启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 在《大秦赋》前半部中,华阳太后所领导楚系的芈启,虽然在剧中,他成了嬴政的岳父,却仍只是个偶尔出场的小角色,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有关芈启事迹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秦王政九年,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可以看出,在嫪毐之乱时,秦王嬴政命令吕不韦和芈启还有昌文君平定叛乱,如果按剧中演绎,芈启也是从此时起,开始走入秦国权力集团的核心。 在平定嫪毐之乱后,秦王嬴政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封赏:"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作为平定叛乱的主要人物,昌平君可以说是最大赢家。 秦王嬴政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的"仲父"吕不韦,吕不韦自己也明白没有他这个媒人,嫪毐现在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又怎会通奸太后造反呢?他才是嫪毐之乱的罪魁祸首。 此时的吕不韦饱受非议,做起了甩手相国,朝中大小事宜,皆不管不问,整日闭门不出。而这给了昌平君一派最大的机会,他们趁机揽权,许多吕派官员也见风使舵,纷纷投靠。 2、芈启为何被罢免 不出所料,在嫪毐之乱一年后,也就是秦王政十年,吕不韦被废相,昌平君芈启被拜为相邦,继秦昭襄王魏冉之后,秦国楚系势力又一次进入了权力核心。 在出任大秦相邦十年后,此时的秦国已经相继灭掉韩国、赵国、燕国三国,正在大踏步的扫灭六国,此时刚刚被灭国的韩国国都新郑爆发反秦叛乱,昌平君被贬前往前楚国首都郢陈。 一个地区爆发叛乱为何要将丞相贬谪,其实昌平君被贬,主要还是因为昌平君母国楚国的问题,虽然是秦国的丞相,但他毕竟曾经是楚国的王子,况且当时在位的楚王负刍还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 韩国爆发的反秦暴乱,让秦王嬴政认为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才能保障后续即将进行的全面灭楚战争,于是他罢免了昌平君丞相的职务,将其迁往楚国旧地郢陈,利用其楚国公子的特殊身份安抚当地楚人。 然而这个决定却让芈启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 3、芈启的结局 《史记·王翦列传》记载:"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秦始皇派李信率兵二十万讨伐楚国,然而有场战役却是攻打鄢郢,而这个地方就是昌平君所在的郢陈,这是否说明此时的昌平君已经反叛秦国,李信攻楚时先要平定昌平君芈启的叛乱,然后再进攻入楚国腹地。 然而李信却大败而归,第二年秦王嬴政命王翦以六十万人伐楚国,大败项燕统帅的楚军主力,攻进楚国国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项燕逃走。 秦王嬴政裁定芈负刍有弑君之罪,把其贬为平民。紧接着,秦王嬴政命令王翦率军扫清楚国剩余国土,各地楚军听到风声,惊恐万状,溃不成军。 项燕逃出寿春后,在各地招募残兵剩余,并且遇到了芈启。项燕思量:楚国方圆还有千里,足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楚国,《史记·秦始皇本纪》: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秦始皇父亲名子楚,为了避讳,将"楚"改为"荆")。 于是拥立芈启为楚王,建都兰陵。然而,秦国一统天下的潮流已经势不可挡,项燕凭一己之力已如同以卵击石,最终,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可以说,昌平君芈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身为楚国公子,却位居秦国相邦,最后又被立为楚王,成为楚国的末代国君,然而终究躲不过秦朝一统天下的大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