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通胀魅影重现


  "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正是对通胀本身的恐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如是说。
  即使进入传统淡季的七八月份,重庆的楼市依然持续着旺势。8月初的一个早上,位于重庆第一CBD解放碑的某楼盘,上千人拥挤在销售中心,躁动地等待着开盘。
  "大家都像买白菜似地一哄而上,"多年投资楼市的张先生甚至动用了内部关系,才订到了该楼盘的一套房子。开盘短短一个多小时,该楼盘狂销50套。
  然而,据售楼人员统计,本地购房者占了不到一半,意想不到的是外来客竟打起了主力。这个地段极佳、升值空间巨大的楼盘,自然成了上海、江浙一带的炒房客眼中的香饽饽。他们中竟有人一口气买下7套。
  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仿佛坐上了过山车——刚刚把通货膨胀理出个眉目,通货紧缩就来了;还没把通货紧缩研究完,通货膨胀又要降临。
  "在美联储宣布万亿注资后,全球印钞机一片轰鸣,我身边的朋友都已开始抢房子抢地!"买房子、买黄金、买股票,在谈"通胀"色变的此时,又一场财富保卫战已经打响。
  通胀真的要来了吗?
  信贷的飙升
  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货币政策突然转向,央行连续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并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紧接着,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出现爆炸式增长。2009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7.4万亿元,这一数字在2008年全年仅为4.9万亿元。不仅远远超过了信贷快速增长的2006、2007年的信贷年增量,而且也超出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计划的信贷增长5万亿元的目标。
  根据通货膨胀的定义,只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超过了实际经济的需要,就有发生通货膨胀的危险。那么上半年高达7.4万亿元、超规模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至今为什么还没有引发物价上涨?
  其原因一是货币供应增加与物价上涨有一个传递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判断是否通货膨胀,不能仅仅看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还要看金融资产的价格。当货币量增加后,如果金融资产吸收了大部分货币增量,当然就看不到物价的上涨。而一旦金融资产的泡沫破灭,通货膨胀马上就会浮出水面。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反应首当其冲。2009年上半年的中国股市可谓"意外"收获了一个牛市。
  从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来看,截至7月中旬,今年以来沪深两市的涨幅已分别超过70%和100%,逾千只股票实现了价格翻番,上百只股票的价格创下历史新高。本轮股市上涨的过程中,上证指数从2000点跨越到3000点用了5个月的时间,与上一轮牛市同样的涨幅所用的时间相当,但如今的流通股数量与2006年及2007年初时的数量已不可同日而语。
  7月6日沪深两市的成交量突破3000亿元,而上一次两市成交量在3000亿元以上,则要追溯到上一轮股市见顶之前的2007年10月12日。7月20日两市的成交量更是突破了3500亿元。
  在给股市打了一针"激素"后,信贷飙升的影响迅速蔓延到房地产市场。
  在银行信贷宽松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已开始了一场"融资狂欢"。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说:现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哪个地方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从银行获得更多的信贷,哪个地方就能够找到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
  地方政府"融资狂欢"最为普遍和核心的内容就是土地注入。这既可扩大资产规模,也可用于抵押担保及成为未来收益的重要来源。
  房地产市场的突然转热,与这种疯狂的融资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融资平台畅通,就得以各种理由来托住或推高房价,从而使房地产市场不能够按照市场内在性来调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扭曲。
  如果大量的房地产投资者通过高杠杆率的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市场,可能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炒高房地产市场价格。一旦房地产市场不能够根据市场的内在性来调整,那么,房地产市场泡沫不可避免。
  地王的疯狂
  2009年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CPI(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下降1.8%,大于6月份的1.7%,已经是自今年2月份以来连续6个月下降。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8.2%,降幅较6月份增加0.4个百分点,为连续第8个月下降。
  此次的宏观经济数据预示了经济的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这表明7月份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企稳回升态势。而双双下降的CPI和PPI,则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回暖,创造了有利条件。
  CPI和PPI的下降似乎又说明,通货膨胀离我们还很遥远。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2009年6月30日,有"未来新地王"之称的北京广渠路15号地拍卖。经过97轮的激烈叫价,有着国有背景的中化方兴以40.6亿元的总价、1.45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竞得这一地块。广渠路15号地也因此成为今年北京总价最高的地块。
  要知道,一年半前的2008年1月,广渠路15号地公开招标时,因竞标开发商达不到规则所要求的三家以上,而遭遇流标。这也成为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此后,全国各地土地纷纷出现流拍,退地风潮席卷各地。
  如今,持续低迷的土地市场突然回暖,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阵痛还未完全抚平,开发商疯狂争夺土地的一幕,却要再度重现了。自从进入2009年中旬,新的"地王"已经开始在全国各个一线城市频频登基。
  潘石屹用"失去理智"来形容北京的同行。而"地王"频现,无疑表明房地产泡沫正在聚拢。前段时间银行信贷的释放造成了流动性泛滥,这给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囤地资金。"地王"的疯狂也直接推升了楼市的价格。
  5月以来,北京新开盘的项目几乎都提高了价格。比如首城国际中心将均价上调了300元/平方米,成交均价已逼近15000元/平方米。中信城的价格上调至21800元/平方米,此前该楼盘成交均价约为18000元/平方米。
  这一轮的股市、楼市的上涨正在为新一轮的通胀拉开了序幕。由于食品类在整个CPI的统计篮子中,占较大的比重,所以目前CPI并没有明显的表现。我国的通胀通常也都是率先从资产领域开始,而资产价格泡沫将会给中国老百姓带来实际上的通胀压力。
  与此同时,美联储伯南克的救市方案,已经很成功地把全球投资者的通缩预期转变为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不是基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而是基于美元贬值的前景。美元贬值的预期本身就会把油价推高,而一旦银行重新开始放贷,通缩的压力很快就会变成通胀的压力。美元又是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这会导致很多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依赖于能源进口的国家,面临一个新的输入式通胀。
  信贷飙升造成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今年下半年国际资本的流动又可能再度反转而变热。国内外两股流动性过剩叠加在一起,资产泡沫将被越吹越大,通胀魅影也将一步一步地临近。
  通胀的脚步
  通胀魅影已经在老百姓中造成了恐惧感。
  最近一个月,来柜台结汇划款购房的客户三五成群,并且口径一致地都说最近通胀压力很大,可能要顶不住了,如果不买房,那么手里的钱怕就这么没了。在银行工作的周先生透露:"我们的客户经理大部分都留不住想买房的客户,这帮家伙态度都比较坚决,因为我们不做贷款业务,所以最近出账很厉害,存款、投资理财等业务萎缩了不少。"
  在较为强烈的通胀预期下,一个问题在大家心中存疑已久:通胀何时才会现出真身?
  CPI与PPI数据的双双同比下降,已经不能掩盖通胀临近的事实。
  链接:
  翘尾因素,也称滞后影响,是计算同期比价格指数中独有的、上一年商品价格上涨对下一年价格指数的影响。如某一商品1995年前6个月价格均为每公斤0.5元,7月份上涨到1元,一直到1996年12月份均保持同一价格,虽然1996年价格保持稳定,但计算出来的1996年前6个月的同期比价格指数却为200%,表明价格上涨一倍,这就是这一商品价格指数中的翘尾因素,是上一年7月份价格上涨对下一年上半年价格指数的滞后影响。
  CPI同比连续下行主要是去年高基数导致的、翘尾因素影响的结果,去年七八月份正是物价高企之时。今年7月份翘尾因素拉低CPI1.4个百分点。
  PPI的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低迷和全球产能过剩,使得工业品的需求下降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翘尾因素同样存在于此:去年的7月份、8月份正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最高的时候,PPI涨幅分别为10%和10.1%。
  不容忽视的是:从环比分析,自今年3月以来,CPI环比在7月份首次出现持平;而PPI环比自4月份以来已连续上涨4个月,4~7月份分别上涨0.2%、0.1%、0.3%和0.1%。
  随着下半年翘尾因素的减弱,物价运行将触底回升,其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总需求回升将扭转物价下行趋势。目前我国经济已企稳回暖,企业"去库存化"过程的结束和工业生产的库存回补等因素,都会增强实体经济的需求,拉动物价回升。
  其次,猪肉等食品价格已经进入上行周期。农业部数据显示,7月底猪肉价格是每公斤14.94元,已连续八周上涨,比上涨之前高了11.3%。另外,近期强降雨等季节因素提高了运储成本,也可能会导致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最后,美元贬值预期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逐渐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将通过加大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传导给我国PPI和CPI。按照商务部7月15日公布的数据,商务部重点监测的112种重要生产资料价格6月份总水平环比上涨1.5%,为去年8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其中能源、有色金属、矿产品、黑色金属和建材产品环比分别上涨2%~7%不等。
  按照这样的经济运行趋势,CPI同比涨幅应该会在今年11、12月"转正",不过由于上半年CPI平均下来同比下降1.1%,2009年全年物价的水平应当是在一种平稳低位的状态。而真正的通胀则将在明年到来,在大宗商品价格预测比较温和的情况下估计,我国明年CPI同比将增长3.5%,如果激进一些,这一数字将是5%。
  通胀魅影重现。我们必须意识到,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温和的通胀是正常的,也是一个客观存在。这种适度的通胀对整个经济体来说是可承受的。不过温和的通胀也有发展成恶性通胀的可能。人们的心理状态对经济是有影响的。当大家都存在一个较强的通胀预期的时候,那么这个预期就会回过头来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的抢购将进一步拉升价格。
  可怕的不是通胀,而是对通胀的恐惧。
  编 辑 曹一方
  E-mail:zyc@caistv.com
网站目录投稿:青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