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出现一种屏保,上面会显示这一天还剩百分之多少,这个月还剩百分之多少,这一年还剩百分之多少。这样的屏保很有意思,就相当于利用时间的流逝给你营造一种稀缺的紧迫感,会不自觉地督促一个人努力向上好好学习。或许你也看到过这样的文章,那就是用一张A4纸画很多个方格,每个方格代表一个月,自己的年岁就把相应的格子涂满,剩下的格子就是我们这辈子所剩下的时间。利用时间来贩卖背后的恐惧,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这样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回看自己曾经的过往,更加珍惜自己时日无多的未来。 相比较下,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庆幸自己的人生格子没有涂满,更庆幸自己在年轻时就养成对时间吝啬的习惯,能够整合身边已有的资源投资于自己的身上。现阶段的折腾,只是为了在未来有一个更安稳的生活。人们都向往财富自由,财富自由意味着自己的被动收入足以支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开销,终将有一天不必为金钱而贩卖自己有限的时间,这样的场景令人神往,但更是绝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很多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有多少钱才算有安全感? 很多人跳槽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他早就算准了自己手上的余钱可以支撑他找到下一份工作;很多人购买养老金式的理财产品,希望自己老有所依。等等的案例还有很多,真正的安全感并不来自于多少钱,而是在于这些钱能够抵御未来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才叫安稳的生活。可是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现如今绝大多数人安稳的生活都要依赖于贩卖自己的劳动时间,也就是"人生钱"的逻辑,如果不贩卖自己的劳动时间,也就意味着"人生钱"的逻辑要替换成为"钱生钱"的逻辑,用已经再生的金钱抵御掉未来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这才是真正的财富自由。 钱生钱的逻辑,关键在于本金和收益率上。根据复利效应,我们的本金足够多,且我们的收益率足够大,钱生钱的能力就越强。虽然复利效应能够指引财富成指数级增长,可是前期的积累却要花费大量时间。人生钱就是目前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劳动收入,这种收入来源单一,同一份劳动时间能够贩卖很多份,是摊薄人力成本投入的关键点。钱生钱的收入来源有很多,房产收益、证券收益、公司收益等都属于这一类,而且这些收益最关键的点在于绝大多数都是被动收益。复利效应的后期是赢者通吃的模式,可是前期原始资本的累积却是一个最大的难点,因为等不了那么久,还没到拐点就已经早早放弃了。 这些人是怎么被过滤掉的呢?很多人有钱并没有投资资产,而是购买负债。资产的核心在于未来的现金流可能流向你,而负债则会远离你。所以,将自己的主动收入不断地投入到被动收入的阵营中,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如果你问我能不能缩短等待的时间,这个方式就是加速成长,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收益率。收益率增长得越快,意味着长期这个时间点越短。如果将收益率的背后继续往前推一步,决定收益率的要素在于我们所接触的信息面,成长的累积程度,以及我们是否能够将一件事情看透,这三种能力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我们的学习能力。 今天我系统性地梳理了我对于财富与时间的认知,这篇文章中很少举例,绝大多数都是对已有知识结论的梳理加工,更加系统性地确认了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里面的每一个概念,曾经的文章中都有过精细的举例与打磨。这些高度浓缩的信息,就是自己知识积累的产物,每一个概念背后都至少有一篇文章在做支撑,而且自己目前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如果用文中刚开头列举的人生剩余格子来看,一个人最大的运气不仅仅是自己还年轻,是自己在年轻时就能全局性地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跟时间做朋友。我从小就学习不好,也不聪明,经常被别人嘲笑说自己情商低,通过小两年时间的打磨,我能做到这样的程度,更何况是拥有高学历,高情商、高收入的你呢? 将每一个小概念打磨透彻,定期进行梳理,你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整个知识地图,以及看到自己所处的地图位置。财富自由最核心的逻辑在于"钱生钱",借助复利思维的工具,做好前期的积累工作,不断地投资资产而非负债,用学习实战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收益率。 这里是与子同航,好好学习,与子同航。帮你远望视界,重新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