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再会武汉有感而思


  出差回来了,刚刚领略了郑州的民风习俗、美食街巷,饮黄、淮水,食豫菜、滋补烩面、泡镆,习黄河、商都、拜祖、武术及戏曲文化。观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河南豫剧。赏月季花会,瞻少林武术节,闻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这座素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都市,让我更深涉猎了中国文化历史。
  虽未及行遍全城,走尽街巷,游完景点,但却已经陶醉于这座文物资源众多、文明与国内外的古都名城。在我看来每座城市都有它独到的人文环境、城市构造、风土人情等各种特色,需要我们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和懂得欣赏的心。它们吸引着许多人,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充实内涵,正所谓行万里路,未见也曾闻。
  回武汉后,又是另外一种心情。郑州的食物确实吃的不习惯,自生以来都是以米饭为主食的,到了"烩面之城"的郑州,开始几天难以吃饱,整天都觉得似饿非饿,似饱非饱。回来那天一看到"武汉北——东西湖服务区"的标牌,心中不免有些许兴奋,想着晚上终于可以饱食一餐,想念几天没喝的"长江水"。"长江水"比起"黄、淮水"可是可口、清甜多了。而且武汉饮食,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武昌鱼便是因为1958年毛泽东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也是武汉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想念这一切。
  武汉作为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还是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再说,鄙人在武汉呆了7年之久,身为湖北黄冈人的我已经对美丽的江城产生了感情。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武汉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跨江鼎立的格局。这里山清水秀,为中部文化中心,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有江城、黄鹤故乡的美名,被誉为"东方芝加哥",西与仙桃市、洪湖市相接,东与鄂州市、黄石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相连,北与孝感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形状。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故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有"百湖之城"的美誉,更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水域面积约占城市面积的四分之一,现有大小湖泊170个,其中城区湖泊41个,郊区湖泊129个,跨市、区湖泊9个。武汉的东湖则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的6倍。
  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城市,也是华中最大的工业、商业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止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02万,其中城镇人口578万,主城区人口长期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在20世纪初,成为"驾乎津门(天津)、直追沪上(上海)"的大都市。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黄鹤楼、红楼、东湖、归元寺、古琴台等名胜古迹为四季如春的江城平添了无限光彩。今年新建的汉街、欢乐谷以及在建的长江门户世界第三、中国第一高楼,描绘出了源远流长的江城胜景、楚风汉韵,美不胜收的山水风光、人文景观。在市花梅花和市树水杉的装饰下,江城飘香万里,青山绿水。共同构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
  武汉拥有90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近120万,在校大学生人数全球第一,十余所国家985及211重点院校。著名的景点有天下第一楼黄鹤楼、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佛教圣地归元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亚洲民主之门红楼、百年老街江汉路等。
  武汉人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而努力。
  我喜欢这座城市,这里是我重要的求学之地,也是塑造我性格、成就我为人处事之本的地方,在这里我由学校步入社会,虽未自强,却以让我自立。回想几年前,老爸为我扛着行李、学费以及大学通知书,千叮万嘱坐上了汽车来到武汉,农村出身的我,刚来这里还真不怎么习惯,原本胆怯的我,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学校,让我很想家。那时的我闲静少言,默默无闻,青涩害羞,不敢与人交流。还记得开学第一天晚上,我鼓起全身的勇气,走上讲台,做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詹……,来自湖北黄冈……"由于方言影响及内心的紧张,把"黄huang"读成了"fang",由此引起了全班的哄然大笑,不过这也是好事,这让别人记住了我,所以后来选班干部时我胜出了。回想起当时的自己,真的很想笑,那时很幼稚,也很内向,不敢与别人交流。正因为大学的几年有针对性的锻炼,在大学这个育人的环境中,由大学社团、学生干部等平台,造就了我开朗、活泼、大方、阳光的性格,也有了相对健谈、善于交流、胆大心细、喜欢写作等能力,这里是改变我命运的重地,除了家乡黄冈麻城之外, 她就是我最重要的地方,希望随着大武汉的崛起,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迅速崛起、自强。在美丽的江城写下属于我的篇章。
网站目录投稿: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