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底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导读】 你会为谁燃烧 二〇一七年十月,闻一多的小儿子——八十六岁的画家闻立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对父亲的《红烛》感叹良多并高声朗诵:"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闻立鹏专门为父亲画过名为《红烛颂》的油画:闻一多口含烟斗,置身火红如血的烛光中,大片的融化的红蜡象征父亲渐逝的生命。 "红烛"其实就是闻一多自己的写照。他想以燃烧自己而"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他燃烧得何等急切——"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哪怕燃烧之后可能没有持久的意义——"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里的"因果"悲壮而沉重。 在这首诗中,闻一多把西方诗学与中国美学成功结合,他抓住蜡烛的"燃烧""流泪"的特点,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式的悲壮反复呈现,于是,他也成了时代的"红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