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出生在湖南永州,2004年从湖师范大学法律专业毕业以后,在长沙一家公司工作,每个月1000多元工资。李明不甘于在单位上班,想创业做老板。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明在老有的集市上发现很多山里人背着胡蜂蜂蛹在叫卖,一公斤蜂蛹竟然卖到40多元钱。他上网查询蜂蛹的相关信息,结果让他非常兴奋。原来,胡蜂又叫马蜂,蜂尾针有剧毒,能蛰死死人,但蜂蛹的营养价值很高。在网上,求购蜂蛹的信息很多,大多是山东、广东一带的客商,有的客商一年的需求量在10吨以上,但是出售蜂蛹的信息很少。李明家乡有胡蜂,当地也有人吃,如果能把山里的胡蜂卖到外面的市场去,价格是不是就能翻倍呢? 李明请了十天假,一路走访和了解关于胡蜂的信息。他在桂林发现当地很多餐馆都有蜂蛹这道菜。他做了一番调查,一个普通的饭店一天能用掉几公斤蜂蛹,一公斤能做八九盘蜂蛹特色菜,一盘售价58元,而乡镇集市上一公斤蜂蛹只卖40多块钱。这么大的差价,显然蕴藏着巨大的利润。 李明辞云了工作,把家安在了桂林附近的阳朔县。他发现,山里人收集的蜂蛹大部分都在本地销售,价格受到很大局限。他用三个月建了一个卖蜂蛹的网站,一边发布供货信息,一边到集市上收货源。李明发现,收购者缺货,就在网上发布求购信息,而出产蜂蛹的地方一般都在山区,当地上网不便,很少有人发布供货信息。求信息严重不均衡,更说明蜂蛹奇货可居。几天之后,一个叫阎志坚的山东收购商找上门。 阎志坚常年奔走于山东和南方各个省市,就是给各地的饭馆提供冷冻蜂蛹。胡蜂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他每年都要南下收集货源。阎志坚开口就要50公斤的"大王"、"大王"是已经做茧还没有长触角的蜂蛹,属于蜂蛹里的一级品,市场价一公斤160元。 李明当时一共就50多公斤存货,其中"大王"只占10%,他故作镇定,找人带阎志坚到阳朔的景区去玩,自己马上到山里去寻找货源。但是,事情并没有他想像的那样顺利,山民大都是农闲的时候才去挖蜂蛹,平日里还要忙农活。几天下来,李明没收到多少。李明向阎志坚坦白了自己的处境,阎志坚失望地走了。 李明很想把这个大收购商购商留住,但是,要凑够50公斤"大王",必须寻找大量的货源,自己仅有的几千元钱都花在做网站上。他只好找家里人借了十几万元,去建立自己稳定的货源供应基地。 李明作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自己不能盲目下乡收货,必须找到相对固定的原料来源,恰巧,他在阳朔县金宝乡的集市上碰到了正在收购蜂蛹的王焕冰。王焕冰在金宝乡做山货生意已经十几年了,在集市上捎带收一点当地人在农闲时捉的蜂蛹,他再转手送到饭店。李明觉得王焕冰是最合适的人选,他熟悉当地的环境,又经常和捉蜂人打交道。 李明买了鱼和肉,到王焕冰家登门拜访。王焕冰了解到李明的来意,热情地招待了李明。两杯酒下肚,王焕冰说出了自己收蜂蛹白勺苦衷。原来,挖出来的蜂巢必须迅速加工处理,如果超过两天,里面的蜂蛹还会继续生长,蛹变成成虫,价格就会降下来,时间长了,蜂蛹死掉就一文不值了。王焕冰自己没有冷柜,如果几天之内卖不掉,蜂蛹会烂在手里,就算卖的价格高,他一次也不敢收多少。蜂蛹的保存对王焕冰来说是个难事,对李明来说却是个大好的机会。他告诉王焕冰,只要能帮助自己收蜂蛹,就提前把款预支给他,有钱赚还不用担风险。王焕冰很高兴地同意了。 李明买了十几个冷柜,承诺随时收货,有多少要多少。有了李明做后盾,王焕冰提高了收购的积极性,他主动到捉蜂人家里订货。李明把收来的蜂蛹加工、分级,冷冻蜂蛹能储存半年以上,一级冷冻蜂蛹一公斤能卖到80元。凭借对收购商的信任,再加上开出的收购价格高,李明在很短时间便固定了十几个乡镇的收购商,建立了稳定的收货渠道,高峰期一天就能收300多公斤。 李明再次联系了山东收购商阎志坚。阎志坚看到李明有这么多的货源,不计前嫌,和他建立了合作关系。随后,又有四五个大收购商常年向李明收购。 李明就靠这小小蜂蛹一年能赚近百万元。因为胡蜂每年的存活时间是6月到11月,李明就试验养殖胡蜂。今年,已经有十几窝试验成功,他承包了几十亩土地,养了蚂蚱,准备养殖可以过冬的胡蜂。以后,他再也不用担心货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