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通鉴中细思极恐的智慧权力上从来没有掉过馅饼


  权力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没有争取,而被动得到的位置,这背后都是陷阱。权力不是来源于位置,而是来源于势力,没有势力的位置,都是放在火上烤。尉迟锐面对叔叔忽然赠与的王位,没有被权力所诱惑,而是理性的明白自己的处境,果断拒绝。这背后并不是禅让的佳话而是利益的算计:
  【出处】《资治通鉴》第232卷 唐纪48
  【原文】于阗(音:田)王曜上言:"兄胜让国于臣,今请复立胜子锐。"上以锐检校光禄卿,还其国。胜固辞曰:"曜久行国事,国人悦服。锐生长京华,不习其俗,不可往。"上嘉之,以锐为韶王谘议。
  【译文】于阗(现在的新疆和田,西域古国)王尉迟曜上奏说:"我哥哥尉迟胜将于阗国让给了我,现在请朝廷再册立尉迟胜的儿子尉迟锐。"德宗任命尉迟锐为检校光禄卿,让他返回于阗国。尉迟胜一再推辞说:"尉迟曜长时间办理国家事务,国中百姓心悦诚服。尉迟锐生长在京城,不熟悉于阗风俗,不能前往。"德宗嘉许尉迟胜,任命尉迟锐为韶王李暹的咨议。
  【背景】于阗王尉迟胜带领儿子尉迟锐参与平叛安史之乱,把王位留给尉迟曜,后来留在唐朝为官!
  【解析】
  一、于阗王心理
  1、第一种可能,让贤于人
  这个第一种可能,就是大家表面看到的,于阗王尉迟曜,让贤给自己的侄子,可能自己的儿子们都不是太有政治能力,而作为一个小国,而且处于西域的外部混乱环境,没有聪明人控制政权,可能会随时被人灭掉,自己的儿子继位,会失去所有,所以想有唐朝背景的侄子来稳定政权。
  2、第二种可能,政治试探
  于阗王尉迟曜毕竟年龄大了,而自己的侄子在唐朝,有唐朝撑腰,自己的儿子们即使继承王位,也坐不稳,不如主动让贤,让尉迟锐过来接班,这就是一种以进为退的政治试探,看看尉迟锐到底有没有野心,对自己的王位有觊觎之心,如果没有,自己能够踏实的把位置给儿子。
  3、第三种可能,除掉潜敌
  很多人会问,那如果弄巧成拙,尉迟锐真的来了怎么办?真的来了也不是问题,于阗王尉迟曜经营这么多年,儿子那么多,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松的给了尉迟锐,等尉迟锐到了自己的地盘,随便一个意外疾病就能够除掉隐患,即使除不掉,把兵权牢牢让自己儿子拿着,尉迟锐也就是个傀儡。
  二、尉迟锐算计
  1、没有势力
  毕竟尉迟锐的老爸也是作为王位的人,多年的政治经验不可能不传给儿子,权力并不是位置,而是代表一大群势力的利益共同体的代言人。如果自己没有政治势力,就是光杆司令,一个光杆司令,能够有什么作为?只能被人当成牵线木偶,牢牢被人控制。
  2、没有能力
  尉迟锐从事后被唐德宗嘉许,任命尉迟锐为韶王李暹的咨议,这个职位,我们能看出来,就是个参谋人员,嘉许提拔,才是个参谋,而不是给政府官员,或是不对将军,可见尉迟锐本人的能力并不行,没有经历过政治或是军事训练,他没有控制权力的能力。
  3、没有动力
  于阗国在吐鲁番盆地的南端,新疆地区别说是古代,就是现在也不是一个繁华的地方,而尉迟锐从小生活成长唐朝当时世界作为繁荣的长安都城,这也样的大城市生活习惯了,怎么有动力去偏僻荒凉的小地方呢,就好比在北京做个处长,也比去村里做个一把手的村长好太多。
  三、唐朝的态度
  1、顺其自然
  很多人认为唐朝对尉迟锐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毕竟尉迟锐从小在唐朝长大,价值观早就被同化,成了坚定的亲唐派,如果让他回去于阗国,应该能够保持对于阗国的友好关系,但是我们看到,尉迟锐自己不走的态度明确之后,唐朝立即给他升职,这说明,唐朝并不希望他走。
  2、控制人质
  只要尉迟锐在唐朝的手里控制着,这本身就是对于阗国的一种震慑,毕竟人家尉迟锐才是正统,如果有一天于阗国不顺从唐朝,唐朝任何时候都能够以尉迟锐的名义指责于阗国的不合法,然后强势回归,清除于阗国的反唐势力。唐朝控制了尉迟锐,也就永远占有了政治主动权。
  3、除掉隐患
  如果真的尉迟锐同意回去做于阗王,恐怕唐朝也不会同意,因为尉迟锐生长在京城,对唐朝太了解了,此时是唐德宗时期,内忧外患,怕是了解虚实的尉迟锐走了,立即就会不服从唐朝的管理。所以,如果尉迟锐真的答应回去,可能刚离开唐朝边界,就会被盗贼杀死。
  所以,经过多方的计算博弈,尉迟锐留在了唐朝,守住了自己的自由和美好的生活,唐朝也得到了政治主动权,而尉迟曜也内心踏实了,自己能够安心的把位置给了儿子。没有能力控制的位置,这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大家做做样子,你也就别太当真,如果真的坐上去,恐怕生不如死!
网站目录投稿:寻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