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题目做多了,就会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就可以根据技巧来进行答题,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 诗歌答题模式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内容+抒发(寄寓/揭露)--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手法+抒发--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2 现代文答题模式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 8.写-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3 小说独特答题模式 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 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 4.小说主题:通过--人的--事,歌颂了(批判了)--的精神(社会现象) 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 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 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4 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 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 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 3.写--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3.比拟: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4.夸张: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6.排比: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8.反问: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9.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10.起兴: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读者想象+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5 积累――现代文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 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观点 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的--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强调--+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观点 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