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近年来国内外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课堂活跃程度,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和谐;学习;兴趣;激发 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僵化。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答要点。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喊出了"思想品德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呢?除了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要爱学生,以爱结情,爱是教育的起点。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表现在学生身上,一要严之有道、严之有度;二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三要做到课堂上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更没有体罚,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一定能转化为动力,激发起兴趣。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坚持用慈父般的爱来滋润学生的心田,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我班学生当中,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打篮球、拉家常等,不仅增进了师生情谊,而且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热情极大提高,可谓两全其美。 二、巧妙运用课堂教学语言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运用得好,学生才有听课的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较为抽象,如果教师一味地去说理、空洞地去讲解,照本宣科地去读,学生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巧妙地运用语言,让学生容易接受,学习感到轻松,才更有表现力、说服力和感召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的语言表达如同一杯白开水,味同嚼蜡,不能引起思维的活动。要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这样就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地表达出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三、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设疑、释疑、解疑,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四、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营造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以及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分钟课堂的作用。 五、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看来,兴趣和成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设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教师要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问的巧妙或笨拙,体现着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较难的问题请优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请希望生回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在特定情况下,教师可以实施"高高举起你的左手"的策略。即和希望生约定:"回答问题时,要是不能回答就举右手,能回答就高高举起你的左手!"这样难易有别、因人而异的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才能将思想品德课讲深、讲透、讲活,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而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师能在乐中教,生能在乐中学,不亦乐乎!